算算,再过两天,就进入腊月了,要过年了。
说起过年,就想起很多往事。
(一)蒸馒头
要过年了,肯定要先蒸上几锅大白馒头。记忆中,过了腊月二十三,娘和奶奶就就开始蒸馒头了。蒸馒头时,娘和奶奶天不亮就起床,我们小,帮不上忙,就翻个身继续睡大觉。待到大天亮,我们起床时,一打开门,就闻到馒头的清香味,几篦子馒头已经上锅蒸了。
不一会儿,一大锅馒头就出锅了。雪白的馒头圆圆的,胖胖的,一个挨着一个,还有包子、花馍,一看就叫人食欲大增。
我最爱吃包子了,等不急晾凉,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狼吞虎咽吃起来。娘总在旁边喊,慢点吃,又没人和你抢,小心烫着!
(二)贴窗花
小时候,每到过年,我和三姐的主要任务就是贴窗花。因为当时年纪小,其他的活我们也做不来。
一说到窗花,很多人会以为是剪纸,其实也不全是。我记得很清楚,八十年代的河南农村,当时还有一种窗花,是印制的。就是在白纸上印上五颜六色的花朵或是画,用来糊窗户,当时集市上有卖,很便宜的。这些窗花上大多印的是牡丹花,或是牵牛花,还有老寿星,以及麒麟送子的图案,寓意富贵吉祥,儿孙兴旺。
贴窗花前要先把窗玻璃、窗棂都擦洗干净。每当这时,娘总怕我们的手冻着,总是提前给我们倒半盆热水,然后我和姐姐轮流着擦。
窗户擦好了,要稍微风干一会儿,要不然湿漉漉的,把窗花都弄湿了,糨糊也不好粘。待会儿,窗户上的水汽晾干了,我和姐姐再仔细地贴上那些漂亮的窗花,屋子里一下子亮堂起来,年味就来了。
每次贴完窗花,奶奶和娘总不忘夸奖我和姐姐心灵手巧,也总会奖励我们几个刚炸的丸子,或是其他好吃的。我和姐姐则更加的兴高采烈,争着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三)娘做的酱肉
八十年代的乡下,一年吃不上几回肉的。记忆中,好像也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肉。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日子都不好过,但要过年了,既使再拮据的人家,也会买上一大块肉,庆祝新年,我们家也不例外。
腊月二十前后,村里就有人杀年猪了。一向节俭的老父亲,早早买回来一大块肉,娘就准备着做酱肉了。
一提起娘做的酱肉,就流口水。娘做的酱肉,风味独特,用的是娘自己晾晒的陈年老酱。锅里先放上油,油稍微热一会儿,就把大酱放进去,炒一炒,再倒些水,熬成浓浓的酱汁,然后放葱姜蒜,再把焯好切片的肉下锅。还有一个环节,娘做的酱肉,是必须放海带的,说是海带和肉一起炖,吃了不上火。把这些材料都放在锅里,再炖个几十分钟,让人垂涎欲滴的酱肉就出锅了。
酱肉刚出锅,娘总拿个大白馒头,给我们每人夹上一个肉馒头,那滋味,别提有多香!凡是吃过娘做的酱肉的人,都说好吃。我的几个表哥表姐,更是念念不忘。
(四)新衣服
小时候,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那时候的新衣服,也不是买的成品。大多是从集上扯来布料,回家自己做,那时候的每个家庭主妇也都无师自通,都是裁缝。记忆中,有一年过年,家里的花生卖了个好价钱,娘就从集上扯回来当时很时兴的花布料,给我们姐妺几人每人做了一件上衣。那个年,我们姐妺几个出去,心里美得!
雪白的馒头蒸好了,窗花也贴好了,酱肉也做好了,新衣服也准备好了,就等着除夕的鞭炮声一响,睡个美美的觉,一梦醒来,过大年喽!
……
如今,又快过年了,奶奶已经走了二十多个年头了,娘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风烛残年。姐姐和我,也是人到中年,儿女成行。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到哪儿,再去找回儿时的记忆?那浓浓的年味。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