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是中国人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一次。
那么在7月20日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强榜单又有什么亮点呢?熊妹带你一起来看看!
1、中国上榜公司今年创新高达到115家。
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十四年增长,今年达到了115家。其中中国大陆(含香港在内,不包括台湾地区)为109家企业。10家中国公司首次上榜,它们是:安邦保险集团、恒力集团、阳光金控、阿里巴巴、碧桂园、腾讯、苏宁云商、厦门建发集团、国贸控股集团和新疆广汇。
2、利润榜top5中,四家均为中国的商业银行。
今年排《财富》世界500强最赚钱公司榜首的是苹果,看来苹果的吸金能力还是超强,接下来连续四位都是中国的银行,包括工行、建行、农行和中国银行,都是躺着赚钱的。
3、 阿里巴巴、腾讯首次上榜,中国互联网劲头强劲。
今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阿里巴巴、腾讯首次上榜,加上去年首次上榜的京东,全球6家互联网服务大公司中国和美国各占一半。美国的三家为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今年新上榜的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
最近临近校招季,各大互联网企业如阿里、网易、京东、唯品会等纷纷拉开抢人大战,当今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趋势依然一片大好,薪资、福利
居于各类行业前列,俨然成为校招季最具人才吸引力的行业。
那么,对于零基础的大学生如何进入互联网行业呢?校招有哪些主要流程以及每个流程重点考察的能力有哪些?
接下来以百度的校招流程给大家举个例子。
part 1
笔试
流程:开启校招报名——填写个人资料——线上答题
时长:1~1.5小时左右
题目:4道比较简单的问答题。主要包括热门的产品分析和个人兴趣产品分析。
阅卷人:通过系统初筛的试卷按照地区随机分给该地区一二面面试官,进行线上打分。按照分数由低到高排序进入一面。
通过率:不足40%
评分标准:
1、逻辑思维:读出题目意图,答题有条理,分析有逻辑。
2、积极主动:态度端正、完整详实的答案。(可能因为太多道听途说的某口号同学抱着试试的态度投递简历,这一条其实能筛很多人。)
3、产品嗅觉:热门或常用的产品,能讲出为什么你喜欢它,它的独特性在哪里。不要只会说微信支付宝,不要说用他们的原因是大家都用。认真分析自己常用的产品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part 2
一面——群面
流程:以小组讨论和陈述的形式产出解决方案
时长:50分钟左右
题目:开放式题目,主要是假设性场景问题。
面试官:由一面的面试官们进行现场打分。每个面试官独立评分,将评分高的同学收入自己部门二面。(能进公司哪个部门基本上就在这一步定下来了,如果你喜欢的部门恰好不在你的一面场次,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通过率:不足40%
评分标准:
1、沟通能力:不需要多活泼可爱,也不需要多威慑全场,能最自然的表达出你的观点和论据就行。
2、合作意识:不要暴脾气跟队友撕逼,哪怕你的队友真的很傻逼,能有能力说服傻逼也是一种能力嘛,何况面试官大多数不傻逼。不要一人独断专行,哪怕你真的很牛逼,如果你能带起节奏推大家上高地,相信你会更加分的。
part 3
二面——一对一单面
流程:普通面试流程,一问一答形式
时长:30到60min
题目:主要从个人经历、项目、实习、创业经历、产品兴趣、产品能力几个方向的问题进行沟通。
面试官:由二面的面试官进行线上打分,主要从逻辑、兴趣方面对候选人进行初步筛选。
通过率:不足40%
评分标准:
主要看潜力(学习能力、执行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产品能力)
校招不像社招看的是你当前的能力匹配度,校招更多的是看你的潜力。所以产品能力值占很小比重,更多的是看你的基本素质是否有成为一个合格PM的潜力。面面俱到可能每一项都不突出,但也可能成为一个比较不受限的通用型人才。面试的时候认真做自己、全面地展示自己就好了。
part 4
三面——一对一单面
流程:基本流程跟二面一样
时长:30~60min
通过率:不足30%
特点:面试官主要为经理级别,他们可能更不关注专业能力,而是关注个人素质。
part 5
HR面
特点:一般走到这一面的同学不会有什么硬伤,所以基本相当于走个流程。不过听说某些厂HR权利超过部门总监,各位同学还是认真对待不要出啥差错。
通过率:99%
以上就是百度校招的一整套流程分享啦,同类互联网的校招流程也大同小异。
其实,在校招的流程中除了个人能力,运气和人为因素在其中巨大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候选者本身能力的因素。可能你的能力真的不如另外一个同学,可能你的性格和素质未必适合这个公司或团队,可能你的优势在这个公司并不能被发挥,可能你会收到同行业更好的offer~
面对校招,展现全面、真实、最好的自己,足矣~
熊妹祝各位在校招中都能拿到自己的dream job!
-END -
今日编辑|阿熊学妹
图片来源 | 网络
内容来源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