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很想看大象主演的这部《美食,祈祷和恋爱》,由于找不到电影资源,后来不了了之了。最近到新华书店,偶然看到《万物的签名》的书评,得知这是同一个人的作品,才又想起这部电影来。
这是一场关于女性寻求自我的旅途。
女主人公是个知名作家,是个世界旅人,朋友很多,见识很广,拥有别人眼中的幸福生活,但是却在一个阶段陷入困顿、空虚、恐慌。
她与老公相处八年,彼此的默契没有随着时间增加,反而距离越来越远,时常话不投机半句多陷入尴尬,我谈我的“诗和远方”,你说你的“苟且眼前”。虽然老公依然爱着她,但是这段关系失去了共同的期许。于是她提出了离婚。
明明拥有爱她的男人,令人称羡的职业,别人向往的生活,可她总是于深夜趴在地板上悲伤的流泪,不知所措。闺蜜的老公无意间的一句话让她陷入沉思,“你跟史蒂夫(前夫)在一起的时候,像史蒂夫;跟大卫(新男友)在一起的时候,像大卫”。
她从15岁开始,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自己与自己相处的时间从没有超过2周,又在非常年轻的时候步入婚姻。深夜的痛哭是因为内心空洞,而不知如何自处。
想想生活中我们好像也是如此。总是时刻刷朋友圈、刷微博,通过各种社交软件与外界联系,保持依恋关系,不能忍受独处。我曾经甚至想过把我的朋友列个清单,从周一到周日排满(O(∩_∩)O哈哈)。可事实是,即使不停与人联系,也无济于事,依然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无论是先前的老公,还是后来的男友,他们都爱着她,可是这依然排解不了她内心的孤独。
当决定出走意大利要改变现状,闺蜜告诉她这是在这个年龄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没有热情、没有悸动,围绕于身的是操心家事、养护房子这些琐事。
可她偏不妥协,不甘心禁锢于“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相反,她要像年轻时候一样有主动去追求的激情,拒绝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她要重新找回以前食欲大好、热爱生活的自己,更重要的是她要撕掉像史蒂夫,像大卫或者像某某的标签,而只做她自己。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女人好作,我却非常佩服她的勇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洒脱和笃定。有的人厌倦现有的生活,却因畏惧将来、害怕失去,而保持现状。面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左思右量,举棋不定。尽管内心的小人来回撕逼,最终还是没有决出胜负。
在一个已经不再那么年轻的年纪,放弃别人眼中的幸福生活,即使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还是勇敢听从内心的声音。
她告诉我,追求所想任何时候都不晚。
来到美食与美景闻名的意大利,结交了新朋友,学习了当地语言,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尽情地释放、寻找。
有几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
在两个修女旁边吃冰激凌,一个人高兴的像个小女生,我想那应该是年轻时的味道;
在露天的餐厅外吃意面,丢掉优雅女士的帽子不顾形象,那感觉一定很爽;
在知名的披萨店吃披萨,肆无忌惮,让紧身的牛仔裤、层层的游泳圈统统见鬼去吧。
正如阿肆的一首歌,“为了要成为某人的某某,而委屈自己的真实感受,类似所有的借口,全部拿去嘿,喂狗”。
嘿,拿去喂狗。我不要成为某人的某某。
《阿甘正传》里面有一段对白,让我觉得阿甘特别可爱。
“阿甘,你长大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难道我不能成为自己吗?”
他的可爱之处在于,异于常人思维的他可以直接看到问题本真。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对象眼中的好伴侣,同事眼中的好伙伴,我们刻意扮演,委曲求全,大概已经忘记自己的感受了吧。
你没有做好准备结婚,因长辈威逼利诱催婚缴械投降了么?
你没有遵循大众审美,因流言蜚语妥协趋同了么?
你不喜欢公司的调性,为融入群体改变初心了么?
孤军奋战注定是孤独的,可是心之所向处处是阳光啊。
当参观完古罗马的古庙之后,她初步认识到不能自处的问题所在。
“因为我们都希望恒久不变,害怕改变,害怕分崩离析”。
但与此同时,我们只有认清事实接受事实,承认自己脆弱的一面,才有可能重新塑造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那个古庙,经过建立,摧毁,改造,这个过程令它更富有魅力和价值。
因为,毁灭即转变之路。
在意大利的“最后的晚餐”,朋友的成双成对更加衬托了她一个人的孤单,朋友的妈妈甚至认为她孤身一人旅行的行为很愚蠢,即便如此,她依然继续勇敢前行。
告别美丽的意大利,前往贫困的印度。
初到印度道场,她坐立难安、心浮气躁,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冥想。关于男友,她没有放下;关于前夫,她没有解脱;关于自己,她没有原谅。她控制自己的真实感受,却适得其反。
“爱ta,那就去爱。想ta,那就去想。Ta会给你指引和关爱,最后放下ta”。
同样不能原谅自己的德州小老头,作为过来人给她的忠告。
我理解的言下之意,就是想什么就去做什么吧,不必压抑自己。在过程中,你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它带领你走出眼下这个格局,指引你到另一个更高的格局。在那个新的格局里,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新景象。以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视角来看,当初的困惑也会荡然无存。
终于,她放下了,释然了。
最后,重返巴厘岛寻找她信任的赖爷,这也是我觉得整个剧情神奇的地方。
我是个无神论者,至今不清楚巴厘岛赖爷预言成真和他家族的祖传咒语神奇魔力的依据是什么,我更愿意相信,她自己的思考和别人给予的启发这些真真切切的事实。
在失去和找回的过程中,她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并收获了一份新的爱情。她经历了两个人、一个人、再次回到两个人的状态。在一个人的阶段,她收获的未必比两个人的阶段少,甚至更多。
她告诉我,一个人,可以是孤单,也可以是满足。
在一个周日,我把手机网络关掉,体会片中所说的“the 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No social,No purpose。一个人在洒满阳光的房间里,重温了一部温暖治愈的电影、享用了一顿自给自足的午餐、阅读了一本惦念已久的新书、记录了一些尚不成熟的感悟,给租来的房子来了次大扫除,房子整洁明亮,我的内心丰盈充实。唯一的遗憾是,这一天过去得太快了。
非常喜欢片尾的独白:
如果你勇敢到抛下一切熟悉和舒适的事
包括从房子到惨痛旧恨的任何事
展开一次寻觅真相的旅程
无论于外在还是内在
也确实愿意将这趟旅程中
发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和人
并将沿路认识的每个人当作老师
只要你准备好
就是面对和原谅那些困扰你的棘手现实
然后真相就离你不远了
PS:电影中的插曲超级好听,一直在循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