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教师节,我还在感慨:“老爸教我一年级的时候,还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转眼间就退休孤独在家,有些感伤。”
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故事开始在1982年,那时候我老爸28岁,而我出生正好1980,所以,我老爸跟我老妈谈对象的时候,应该比电影故事发生的时间至少早两年。然而,80年代所特有的人、物、事,以及精神风貌,我们都曾那么熟悉。
80,90,00 ,现在又到10年代,时间过得真快,谁也抓不住。岁月带走的,不仅是青春的面容,更是一个时代里那些特有的东西和情感。
昨晚看完霍建起导演的这部电影,离开影院的时候,我内心是充满敬意的。因为好久没有看一部电影感动得用纸巾了,有好几个情节都让我有些泪崩了:
1.深夜火炉边:在那个偏僻的山村小镇上,关雨波和成丽雯(两人曾是高中同学),两人的心渐渐走近。一天,两人去小河捞鱼,回家后围着炉盆烤火,已是夜晚。窗外突然下大暴雨,停电了。雨波问,要不要点煤油灯。丽雯说,火炉有光,我能看见你。黑夜、暴雨、火炉、停电,这样的情景,小时候家里常有。丽雯说,那时候你们男生都很坏。雨波说,那你就没记得我哪里的一点好吗?丽雯说,我爸被打倒那会,有一次被同学围着叫我狗崽子,你帮我解围了,算是一种善吧。雨波说,毕业那会我给你写的信,你看了吗?丽雯说,忘了,记不清了。话到这里,沉默……雨波说,已经很晚了,那我走了。丽雯说,门边有伞……走后,丽雯转身眼湿,雨波隔门探望再走,看得真让人心碎。
2.临别送毛衣:关雨波在公母寨乡镇的实习,转眼快结束了。关雨波不舍,丽雯她爸也觉得关雨波不错。丽雯说,她负不起这个责任,她不想成为第二个她妈(当年她爸下乡娶了她妈),以至于她爸(桥梁工程师)现在流落到为一个编斗笠的山里老头(丽雯这样想)。她说,男人最大的心病是没有用武之地。所以,纵然不舍,在丽雯心里,她希望关雨波离开这。于是,离走时,在雨波的单位做饭的田老师安排下,有了“最后晚餐”的情景,丽雯说,你走得再远,当你累了,倦了,山里依然是你的故乡。丽雯送了雨波一件她亲手织的毛衣,雨波送丽雯他天天吹的口琴。晚餐后,雨波送丽雯回家,临家门口,雨波说,就此小别,也可能再也见不到了。没有牵手、没有吻别,却看得让人泪崩。
3.重逢又分别:关雨波离开公母寨后,从县里的单位出来,下海去了南方,时间应该到了90年代。关雨波经历各种辗转,闯过,被骗过,流浪街头过,总之一时间非常落魄。正在他想北上重新开始的时候,高中同学聚会了,丽雯也来了,彼此还深受着对方。聚会上,雨波喝醉,丽雯扶他回房,雨波拉着丽雯的手说,丽雯,你别走,你别走。那晚,丽雯一直呆在那,雨波睡了,丽雯帮他洗裤子(都喝吐裤子了)。半夜,雨波酒醒,抱着丽雯,那一夜两人终于在一起了。可是,天一亮,当雨波说他一直深爱着她,你就是我一生幸福的向往,要留下来的时候,丽雯不同意。临走时,丽雯偷偷塞给雨波一点钱和一封信,信上说:那一晚是希望给你男人的勇气,你的远方一定行走在路上,而不是留下来。那时候,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好,是这样的无私奉献和不求回报,多么感动的一幕。
4.苦命的人儿:几年后,等到关雨波在北京混出点模样准备去找丽雯,回到公母寨的时候,乡亲们却在跟丽雯跳丧。这个时候才知道,丽雯这些年这怎么过来的:同学聚会那年,丽雯正在寡居。之前是嫁了一个个体户司机,可后来出车祸死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和一个瘫痪在床的婆婆,丽雯一人独立支撑。等到她婆婆去世,生活稍微好点的时候,可她自己又得了绝症。等关雨波鼓起勇气回来时,故人已逝,留下高中毕业那年他写给丽雯的信,雨波对着两人曾经来过的小河拂面而泣,内心不知有多苦。
……
我走出影院的时候,突然有这样的念头:这部电影太有意义了,若干年后,当现在经历80年代的人都渐渐老去,以后的年轻人也可看看这部电影,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爱情是怎样的。电影是最好的记录,保留了非常珍贵的记忆。这种的价值,也是我对这部作品充满敬意的另一个原因。
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让我这个几乎经历过完整80年代的80后,看得非常有感觉,很有年代的代入感,让人回忆到很多那个年代的人,物,事。电影的爱情故事也很凄美,那样简单纯净的爱和内敛克制的美,再也找不回来了。
最后,想说一下,女主角杨采钰(饰 成丽雯)演得太到位,一个90后的女孩,把一个80年代的年轻女子演绎得这么逼真。成丽雯的形象,是我心中的80年代女神:读得了《飞鸟集》《收获》《大众电影》,也非常的能干:会做裁缝织毛衣,背得动粮食爬得了山,还做得一手好菜。她善良、坚强、独立,爱一个人,又是那么的深切质朴。相比关雨波,她比他心智更成熟。
本文由@禾木兄 原创,转载请联系,否则一律按抄袭侵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