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跑了很久发现,还是跟开头一样地苦,也许不是跑得不够快,而是这节奏并不适合自己……」
我一直很追求完美主义,然鹅这个特质让我多数时候都很焦虑。譬如我要学习一个技能,脑子里首先会形成一个初步计划,类似完美的计划,包括每天的练习量,对应的深挖,拓展应用,回顾复盘……然而,自以为既然整套方案有了,没有大的漏洞,那么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收获,于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计划。毕竟刚开始接触,很多方面都比较陌生,上手很慢。于是我欠了时间一屁股债,今天量完成不足的一点往后挪……我相信只要我不断榨干时间,准能在复盘时间节点前搞定。然而代价却是,自己堆积如山的焦虑以及为了完成任务量而故意放的水。可惜,撑到最后精疲力尽而好像“完成指标”的我,却早已经跟当初怀揣进步遐想的自己渐行渐远了。我才意识到,是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道理好像都明白,只是败给了自己的不甘心。朋友跟我说,如果底座都不扎实,所有的技巧最终都只剩一纸空谈。
学习不仅仅是个跟自己较劲的过程,也是一个跟自己磋商的过程。这个过程里,如果你还有一点点客观的自省意识的话——能在气喘吁吁的时候停下来理性分析一下,不要太盲目相信自己,也许还能“迷途知返”,及时调整方案。计划总应该去适应自己,而并非让自己跟着“计划”的屁股跑。
我一开始的计划的纰漏就是,一个是自负,漏了对计划本身的反馈总结;另一个便是制定这个计划的算法之初,就忽略了初学者的属性,我总应该给自己一个渐变或者说适应进度的过程,我以为这种过程对我而言可以短到忽略不计,或者是可以边做边进步,笑话,哪有这么容易!我的悟性有这么这么高吗。搞不好最后变成了赶进度;还有一个,就是缺乏每次新练习中的刻意感知——也许几次下来都不会察觉有明显的变化,可是如果有效的量每日累加,怎知不会有质变的一天——就是当你觉得以前辣么棘手的一件事,忽然变得游刃有余起来。这应该就是所谓进步的感觉吧,哪怕只有一点点。有小突破才能验证出来之前的努力是对的。
调整之后,我不再把量作为唯一标准。准备先做减法,给原本的计划减减肥,另外加入规定时间参数,推敲出适合自己目前水平的时间限制。ok,再坚持一段时间吧,当我觉察到那件事不再举步维艰,而还有一点轻松的时候,那才是真正进步的时刻。到时可以给既定时间缩水,给计划加餐了。
不过也许我初步计划的出发点还是好的,我很清楚自己的惰性不会一下子掐掉,所以我才想着把计划都填充满满。即便有压力,但依着我的性子,咬着牙也会把它完成,即使为了虚伪的满足感牺牲了一丢丢质量。今时今日事实证明这确实不可取。需要牺牲质量才能达到的目的本身已经有了缺陷。何谈所谓的完美呢?归根结底还是能力不足还过度自信。可能还是欲望作祟,有时候,我又确实很渴望及时反馈……于是我不断尝试克服自己的弱点,譬如惰性,挫败感等等,这是我的攻坚期。我假设当某个目标达成那一天,那一定欣喜若狂无比自豪。这会继续成为自己的动力吗?我暂时还没有以及自己的答案。其实既然是自己选择的路,又怎么会觉得苦呢。应该是苦中作乐才是,只是我还没达到这样的境界。有的只是刻意的坚持,以及对输出的期待……
活了二十多年,才混成一个持续行动的初级菜鸟。混沌了这段日子,今天总算迈出了长征的第二步。毕竟我很少这么跟自己对话。得出了一个寻觅了很久的解法我很欣慰。希望以后能像个真正的成长者一样,对自己还有这份耐心,从容谦逊。
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