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大人通常会发现,孩子在能够可以和周围的人进行眼神交流时,便会使用愤怒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许,早在妈妈的肚子里,宝宝可能就在使用最初的愤怒来打发漫长的黑暗和讨厌的脐带。当然,他们有时也会笑。
在学会说话后,他们发现有时候用语言比肢体表达愤怒,对大人更有威慑,更有效果。这也是无边无际的战争的开端。彼此折磨,摧残,各有胜负,各有伤痛。最终,大人归于无奈和痛苦;而孩子带着遗憾,无法释怀。
愤怒的能量太过强大,吞噬所有其他的情绪,让我们想不起来当初为什么生气。
一
宝宝用实实在在的愤怒,给我们上了一节愤怒的小孩课。
周末我带宝宝去游乐场玩,她仍抱着她的小海马。
照例,她让我坐在滑梯一边休息。她第一次回来后,我发现她手里没有小海马。她说在蹦床那里,我过去,发现没有。
这时,一个在蹦床处的爸爸告诉我,小海马在他女儿那里,马上拿过来。
宝宝又来叫我。我过去告诉她,小海马在一个小朋友那里,你去蹦床那里等着。
她却跟我说,她看见一条黑色的虫子。
我着急那个爸爸等不到我,便回到蹦床那里。正好拿小海马的小女孩过来了,她把小海马抛给我。
宝宝远远地目睹了这一切。
二
我高兴地带着小海马过来找宝宝。她却大哭起来,“你为什么替我拿回小海马啊?应该我自己拿啊。”
我连忙解释:“爸爸怕人家等不及再找不到我们。”
可是她始终坚持我做错了。我以为她和以往一样,哄哄抱抱就好了。这一次,我低估了她的能量。
她不仅不让我抱,还不让我靠近。我近些,她远些。我看她,她就后退。始终和我保持一定距离。
我发现这次比哪一次都严重。
我说给妈妈打电话。她让妈妈过来接她,让我走开。她妈妈在电话里听到她的哭腔,连忙过来。
打完电话,她还不让我靠近。并且自己跑开了。
三
这场拉锯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宝宝离开了我的视线,我也摊坐在地上。
于是,我的脑海里像过胶片一样,充满了剧情。
- 我替她拿,我错了吗?我抢夺了她的行为,让她感觉被冒犯?
- 是她有情绪积累,今天大爆发?那平日里,她都积累了哪些灰色情绪?我为什么没有注意到?是最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冲突吗?
- 是她为了证明自己的力量,对我提出警告吗?
- 是我刚才没有陪她看那只黑色的虫子吗?
- 是我没有尽心陪她,让她有孤独感吗?
- 是我还错了哪里?那些育儿的行为都错了吗?
- 我们之间的联结断裂了吗?
- 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
我一个人在那里胡思乱想,却未发现宝宝不见了好一会儿了。
我四处去找,都没有。我开始焦急。
我走到一个单独的画画区,看见她正安静地在一堆孩子中间玩彩沙。
四
妈妈来了,我去上趟卫生间。
我没有找到我的皮鞋,而她的小鞋被夹在俩个大人鞋的之间。
我向外看去,发现我的俩只鞋分别被扔在一个垃圾桶的旁边。
我一下子又火起来,是哪个心大又蛮横的家长干的?看来我有事要做了。我很生气,告诉了管理员。
回来后,妈妈和管理员查监控,看看是哪个“大人”这么简单粗暴。
这时,宝宝让我陪她画挤油彩画。
过了一会儿,妈妈告诉我,是我们的宝宝扔的,我们错怪了别人。她当时拿出我的鞋,还向前一大步,用力抛出俩个弧线。我的俩只新买不久的皮鞋就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啊!我的宝宝啊!
事后,妈妈问她,爸爸的鞋是她扔的吗。她说,是啊。
一写在后面的话一
孩子愤怒的力量不可小觑。首先要注意的是“四不伤害”的头俩条: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再加上不损坏财物。这是我们控制孩子愤怒行为的底线。当然,平时也要和他们说清楚。
孩子愤怒的原因很多,不可瞎猜,更不可公众训斥。
允许孩子适当的释放愤怒,相信孩子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愤怒。
孩子少生气,父母少糟心。父母少糟心,平时苦用心。
一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