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支运动队可以代表我国的民族精神并且凝聚了国人深厚的民族情感的话,我觉得这个答案只能是中国女排。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女排风风雨雨中走过的四十年。
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7战7胜,第一次夺得了世界冠军。当天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红色大标题写出十六个字:“刻苦锻炼、顽强战斗、七战七捷、为国争光”,此后的五年中,女排连续夺取世界冠军,成为史上第一支五连冠的队伍。这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尊,振奋了国人精神,女排的每场比赛都牵动着国民的心。
可惜的是,五连冠之后,随着郎平、梁艳等名将陆续退役,中国女排陷入了成绩低谷,直到2003年世界杯,中国女排才终于收获了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之后又在2004年雅典夺取奥运会冠军。2004年以后,中国女排再次陷入新老交替的困局,成绩一蹶不振。
2013年郎平重新执教中国女排,为中国女排再度重返世界之巅埋下了伏笔。我们这一代人对以上的成绩可能都不会有那么大的感触,但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记得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风采。小组赛跌跌撞撞,之后力克东道主巴西,决赛面对塞尔维亚,比分一度胶着,最终25-23拿下第四局。整个中国都沸腾了,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的决赛,收视率达到了夸张的56.78%,同一时期cctv1的收视率则只有14%。之后新闻联播更是7分钟播报女排夺冠。当时更有这么一种理论,有了这一块金牌,中国即使居于金牌榜第三也无所谓了。可见女排夺冠在人们心中分量之重。
中国女排对我们来说,
是一种不屈不挠,拼搏到底的精神;是一种代代传承,星火不熄的感动;是一种不必言说,自在心头的情怀。风雨历史,沧桑辉煌。我们为中国女排骄傲。
体育确实是充满激情的,但我们回忆这段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唤醒同学们心中的热血,而是要引入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中国排球联赛。毫无疑问,在三大球中,中国排球的竞技成绩是最好的,但是对比中超和cba,排球联赛的发展却也是最差的。
中国排球联赛发展差,差在哪里?为什么差?
我们首先先对中国排球联赛做一个基本介绍。
中国排球联赛是中国排球协会组织的全国性排球联赛,开始于1996年。1996年是中国竞技排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中国排球项目继足球和篮球之后,终于迈出了向职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但是中国排球职业化的这条道路走得可以说是无比艰难。我们从上座率、收视率、赞助情况这几个方面通过数据来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中国排球联赛与中超和cba存在的差距。
上座率:2009-2015年间的6届联赛赛事的平均上座率为61.1%,平均上座人数为2 064人。其中女排联赛的平均上座率为68.1%,平均上座人数为2 187人;男排联赛的平均上座率为54.1%,平均上座人数为1 930人。也就是说几乎一半的座位都是空着的。其中一大半的俱乐部的赛事为免费赠票观看,甚至在一些赛区,组委会和俱乐部为了完成排管中心的最低观众数,免费组织中小学生来现场凑数。值得一提的是,排管中心对各俱乐部主场的上座率还有严格的限制。“2011新赛季排管中心给每个主场比赛的观众数设定了2000人的下限,如果达不到,会对俱乐部和赛区进行5000-10000元罚款。”对于这样的硬性要求,很多俱乐部人士都表示很无奈,“这样的期望是好的,但只管结果,不给帮助的做法,不太合理。”某俱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主场为了不被罚款,只能“注水”观众人数。“从10元一票,到5元一票,到免费看球,球票越来越便宜,看球的人却没有越来越多。”卢卫中感叹道。
电视转播:
可见排球的电视转播场次远远比不上中超和cba。
赞助情况:在里约奥运会之前,中国排球联赛经历了“金施尔康”、“维达”、“步步高”、“安踏”和“361°”五个冠名赞助商。但由于排球市场的冷清,赞助商们选择了放弃。尽管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了冠军,但联赛却陷入了无人赞助、只能裸奔的尴尬境地。与各参赛队关系最密切的比赛装备问题,排管中心给出的解决方案就两个字:自筹。
正如前排管中心主任徐利说, “排球联赛进行了17年, 我们面临的不是发展的问题, 而是生存的问题!”
在刨析中国排球联赛为何发展如此尴尬之前,我们还要回答两个问题:
1.排球联赛,该不该市场化、职业化?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看到这么一种言论。有人说中超、cba的市场化运作较好,关注度很高,但中国足球、篮球的水平却依然令人看不到惊喜。中国排球联赛职业化水平和关注度都很低,中国女排反而是三大球中成绩最好的。他以此为证据,认为排球联赛没有必要市场化职业化,如果职业化可能会反而导致中国女排成绩下降。这样的话其实是一种歪理。前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认为:想让排球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就一定要与宣传媒体合作,走职业化道路是排球唯一的选择。
2.排球联赛,可以发展得很火爆吗?
答案也是肯定的。我们看一看外国排球联赛就知道了。排球联赛虽然在中国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在国外却举办的如火如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亚洲的日韩排球联赛、欧洲土耳其、意大利、俄罗斯的排球联赛、南美的巴西排球联赛。日本春季高中排球联赛也叫日本排球高等学校选手权大会,是日本全国性的高中排球比赛,有男子和女子比赛,并同时进行。记者这样写道:“球馆里人声鼎沸,看台上座无虚席,二层和三层的观众席上甚至有许多观众站在过道中。参赛球队的支持者包括校长、家长、同学。粉丝身着球队后援会统一的服装,有序的在观众席中排成方阵,喊着整齐的口号,做出一致的手势,尽情为球队加油,甚至还有来自学校的管弦乐队现场伴奏加油。”土耳其女排作为世界排坛数一数二的联赛,吸引了一系列顶尖国际球员加盟。世界排坛排名前列的基本上都效力于土耳其联赛。包括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塞尔维亚女排队长拉西奇、美国女排前队长拉尔森、巴西女排队长娜塔莉亚。四个国家队的队长全部在这里打球,而这四个国家又是今天最顶尖女排实力的代表,可见土耳其女排超级联赛阵容之强大。
排球联赛可以职业化、应该职业化、必须职业化。那么,让我们继续剖析中国排球联赛为何发展如此之差。
一、举国体制下联赛运作管理差。中国排球联赛长期以来被当作是全运会的练兵场,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我国特有的比赛,受到各省体育局的加倍重视,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奥运会,全国排球联赛,竟然只是为全运会练兵。行政干预这只大手一直制约着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限制我国排球运动职业化的发展。其实就是由于这种为全运会练兵的思想,导致了联赛竞赛组织中的一系列不合理规定。
首先是赛程。在2015年,女子排球联赛14只运动队,仍采用的是分组双循环赛制,半决赛三场两胜制,决赛五场三胜制。这就导致中国排球联赛赛程短,每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如果不幸,止步前八,与前四名失之交臂,那就只有短短两个月的赛程,仅仅18场比赛,即使进入决赛也只有24-28场比赛,如果赶上全运会年,赛程又会被压缩的更短,有人形象的比喻全运会年的排球联赛就像"赶集"。外援如果选择加盟中国排球联赛,意味着一年只能有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征战在排球赛场,其余时间就成了空档,自身竞技水平的保持就成了难题。同样的,对于国内选手来说,20多场的密集联赛,无法保持国际赛场上稳定的竞技状态。
之后是转会和人才流动制度。各省体育局为了全运会有更好的成绩,使自己的运动员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会拒绝引进其他省的运动员,更不愿意将优秀的运动员输出,以免在全运会上树敌,致使联赛的国内运动员流动很少。体工队的本质使联赛成了全运会的练兵场,如果在关键位置引进外援,全运会时则可能会因为相关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全队的打法,造成全运会成绩不理想。同时国际排联限制的每年转会一次和中国联赛的短赛程也让一些国外球员望而却步,使得外援的引进也十分困难。
正是由于这种人才流动的停滞导致了恒大模式的破产。恒大女排俱乐部是第一家自主式经营的俱乐部,以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不受全运会战略影响,以获得联赛最佳成绩为最终目标。这种运作方式曾经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成绩,2011年郎平带队获得国内联赛亚军,2012年广州恒大女排国内联赛决赛击败上海队夺冠。但是,恒大女排俱乐部引入的国内球员,大多在退役的边缘,想要引进现役运动员和青年队运动员几乎不可能,恒大集团在中国排球联赛面前无计可施,最终成绩不佳,无奈降级,恒大模式破产了。这种人才流动的停滞的弊端不止于此,无法转会还导致了球星的有价无市,朱婷选择以649万人民币的转会费加盟土耳其联赛,就是希望将自己的身价变现。
二、比赛不够精彩。毫无疑问,比赛精彩、比赛观赏性强是赛事吸引球迷观赛、吸引赞助、吸引电视台和媒体报道、吸引社会大众关注的重要基础。但通过对中国职业排球联赛俱乐部之间比赛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赛事的精彩度不高,比赛双方的实力和水平差距悬殊。关于这一点,从2009-2015年中国职业排球联赛比分为3∶0的场次就可看出。中国职业排球联赛采取的是5局3胜制,战成3局、4局、5局的比率整体情况应该都是33%,但就统计数据来看,并非如此。数据显示,2009-2015年间整个联赛中比分战成3∶0的场次高达42%以上,其中,2010-2011赛季和2011-2012赛季战成3∶0的场次高达50%以上。这反映了俱乐部之间的实力和水平差距比较大,比赛悬念小,赛事的精彩度和观赏性比较弱。比赛精彩程度低的另一个原因是运动员的收入低,待遇差,导致积极性低。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曾经说过,排球运动员一年的工资可能比篮球运动员一场比赛的还要低。与中超、CBA球员动辄上千万的身价相比,女排队员的工资则低的惊人。根据央视财经的统计,联赛中实力较强的天津队,队员的月平均工资也不过8000-10000元左右。而在实力较弱的四川队,女排姑娘的平均月薪只有四五千元左右,甚至还经常遭到欠薪。这样低的收入当然难以调动球员的积极性。另外,排球运动本身竞技性较低。排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比赛当中双方队员都是隔网相对进行竞技,这让有的年轻人觉得不够过瘾,在随机采访中,很多人都表示看足球、篮球多一些,篮球的对抗性强,而足球的场面好看,排球的关注就比较少。
三、排球在中国缺乏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培养。根据排管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注册的排球运动员仅有2600人左右,而从事专业排球运动的总人数不足300人。与同期足球注册的5万名运动员相比,处于劣势。排球作为世界公认的三大球,与足球和篮球齐名,在中国其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排球本身不仅对技术要求较高,导致初学者上手学习较难,同时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足球、篮球更高。排球运动终端发展回报率较低,更多的家庭不愿意让孩子从事该项事业。另外,在中国,排球这项运动似乎被打上了浓重的性别烙印,这就导致更多男生不愿从事这项运动。空有情怀,但是真正投身参与运动的人却不多,后备人才逐渐萎缩。
看完这些,你还觉得我国是排球强国吗?可以说,我国的排球联赛已经走到了不改不行的境地。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之后,中国女排再一次引起了国人关注,中国排球联赛也准备借着“奥运红利”重新启航,排球联赛正式更名为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了联赛赛制的周期,将一周两赛改为两周三赛,使原来3个月的排球联赛扩展到近5个月。
取消一个运动员在一个赛季只能代表一个俱乐部参赛的规定,新赛季设置了三个转会期。
设立总额不少于1500万元的总奖金,除了针对运动员、教练员及优秀赛区的各种奖励,还增设最佳外援奖。
新赛季的排球联赛借鉴奥运会合作伙伴的分级系统,将赞助商分为官方联合创始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和官方供应商三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商业权益。
更加重视品牌推广和网上传播。体育之窗从2016-2017赛季起负责联赛的商务运营推广工作。其旗下的“排球之窗”在微信公众号上转播联赛的所有场次比赛。新浪体育实现了 PC 端的全程直播。同时,腾讯体育也购买了部分重要场次的版权,这在中国排球联赛历史上尚属首次。
普及“鹰眼”裁判挑战系统、LED电子广告屏、试点裁判电子记录系统等硬件。
恢复“全明星赛”,发挥明星效应,创造更多话题和热度。
这些改革措施确实给联赛带来了一些欣喜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还远远不够。国家队的成绩与国内联赛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正相关关系,里约金牌不足以改变联赛多年来的颓势。只能说,这是中国排球联赛发展一次重新起步的契机,我们距离世界第一联赛的目标还非常遥远。
中国女排是我们所有人的骄傲,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为中国排球超级联赛骄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