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观后感
近几节音乐课,我们观看了一部音乐剧:《歌剧魅影》。这是我个人看过的第二部音乐剧,在第一次观看《胡桃夹子》时,我被深深感动。平日里我是一个神经较为大条的人,但伴着剧情的音乐却让我难得变得细腻了一些。为此,我想写下这篇观后感。
既然是写自己的观后感,我便按照自己看到的以及想到的顺序写吧。
记得刚开始,“歌剧魅影”这个形象就好像一个在黑暗森林里行走的猎人一样:神秘、强大,却因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而显得有些自负,摆出一副天下只有自己的样子。我确实一度怀疑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然而之后,他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己对克莉丝汀的爱,并化身“音乐天使”引领她,虽然场面充斥着紧张与暗色调,但闪着亮光的爱情还是在我眼中绽放出了光彩。也是这个时候,我在明确魅影身份前就已觉得他是一个人。同时有了一些疑问,譬如为何他要戴着那样离谱的一张面具?为何他对克莉丝汀与其它人态度如此不同?又为何他身处的黑暗与其他任何地方的光亮显得那样格格不入?结合这几个问题,我大致猜测到魅影将会是一个悲情人物,而克莉丝汀则将要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反复徘徊。借着这些想法与他说自己是剧场的主人一事,我对那些满脑子只想着转去观众票钱的经营者感到厌恶和唾弃。记得有一幕的大概内容是剧演砸了,而经营者中的一个一上台开口便是“幸好没有几个观众因为这种小意外退票”之类用金钱味儿深深玷污艺术的无耻话语。更令我感到反感和惋惜的,是前中期当歌剧魅影多次警告之时,几个经营者与原先的女高音主唱都不相信魅影的存在。当然了,令我反感的不是他们不相信未知事物这件事,而是他们对未知的态度没有一丝丝的敬畏,用轻浮傲慢的态度做着自己狭隘世界的主人和中心。以及众人对克莉丝汀,即便在第一次献唱后明确了她有不输任何一位歌唱家的婉转歌喉,也为了可笑的所谓的怨女高音艺术家的尊严而屡次嘲讽克莉丝汀本人及其艺术,在不多加了解的前提下拒绝给予她一个展示机会,更让我伤心。资本主义不一定是错的,但仅仅掌握了资本而有眼无珠的那些商人,至少不应在艺术领域随意发表拙见。尤其是断然拒绝给予名不见经传的人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不就类似于古代印度严格的种姓制度,扼杀了无数人才吗。韩愈感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现象在那样一个金碧辉煌的,所谓的教育水平极高的时代仍屡屡发生,不是极其可笑吗?之后,魅影的悲惨身世被告知,令我印象较深的就是另一些东西了。如果说前半段的核心是“资本与现实”,那我认为后半部分的核心就应该是“疯狂”。首先是女高音的疯狂,她在众人的吹捧下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戏霸”意识,并对一切胆敢向自己提出意见的人像歌剧中扮演的女王一样呵斥与责骂;其次是经营者的疯狂,他们不顾演出是否顺利,也不顾观众或演员是否会遭遇危险,只是想尽办法将票钱拿到手。只是在多次吃瘪后,才选择唤来另一方资本来“镇压”魅影。他们长期相信资本就是一切而不在乎那些没有资本的人的想法、自由,甚至是生命。这不但使他们变得愚蠢,更限制了他们的格局;还有哪位女高音的恋人,他对爱人所为的爱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没有做出过一次正确的决定。看似痴狂实则偏激的“爱”其实早就沾上了许多不纯洁,让他可以睁着眼瘸说出瞎话,并仍以为自己正确。这样,必然会让自己和“爱人”都无数次与真理和事实失之交臂;接下来是魅影的疯狂,他是一个相当丰满的角色。他有一句话令我印象颇深:“全世界可没有对我仁慈!”然而世上真的存在着从未接受过仁慈与爱的人吗?我认为应当不会。当然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魅影受到的痛苦。作为一个各方面的全才,却因天生长相的畸形被歧视和伤害,最初或许善良的心在年复一年的抬眼无望间逐渐被消磨殆尽。也证实了我一个想法,那就是魅影的悲情色彩。当然了,具有悲情色彩也不影响他对一些人做的事之令人发指。因此我对这个角色的评价是,偏激悲愤的受苦人以及疯狂闭塞的报复者。同时我们也应该认清,不可能存在着彻底闭塞的偏激者,因此在最后克莉丝汀放下了世俗对人外表的偏见亲吻他后,最擅长音乐的音乐天使与“最邪恶的地狱天使”沉默了十数秒,突然极快地切断了绑着克莉丝汀男友的套索,速度之快,仿佛切断了自己的疯狂与灵魂。最后脱离世俗无数年的魅影还是选择按照世俗的眼光,对克莉丝汀放开了自己的手,也放开了不可能实现的爱情的锁链。成为了我心中的真正的地狱天使。能在最终对自己不惜通过屠杀与欺骗等方式也要追求的克莉丝汀,也是这个天才最终的豁达和释然吧。
最后我觉得,贯穿全剧的还有一件事情:爱。有男友对克莉丝汀的爱、魅影对克莉丝汀的爱、克莉丝汀对二人的爱、女高音与丈夫的爱等等。或许不论在什么时代下,爱情的美好都存在,就如同音乐一样,不会为身外之物而改变,即便往往表现形式不同且不能直接算做社会生产力,也是一种无价的瑰宝。当然了,爱也有许多许多种,但若展开了说,便大概不是观后感到的了。所以索性不过多讨论,就到这里吧。
期待从此再没有歌剧魅影而只有音乐天使!
——子木
求赞求评论求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