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内经》——从“黄帝第一问”说起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让生命尽其天年。

天年,就是自然的寿数,60岁叫寿,80岁叫中寿,100岁叫长寿,120岁叫天年。人的自然的寿数应该是两个寿,也就是60+60=120岁。《圣经》创世记记载了许多长寿的人,如:亚当活了930岁,由于人性的罪恶,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120年。”中国也有许多寿星,明朝谢肇浙根据正史的记载做过统计,汉窦公180岁,晋赵逸200岁,元魏罗结120岁,洛阳李元爽136岁等等。西德著名学者H.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现代科学,从基因科学角度分析,人的寿命可达160—170岁。那为什么现实中,却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寿呢?

黄帝当时也困惑不解,就问岐伯:上古时代的人,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都不显的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到半百就衰弱无力了,这是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今天的人们自己造成的呢?岐伯回答黄帝说:上古时代,懂得规律的人,善于应用阴阳理论和各种有利于健康的方法,并能坚持良好习惯,劳逸适度,注意外防邪气、内调情绪,所以,活到百岁还不衰老。现在的人就不是那样了,生活无度,恣情纵欲,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岐伯的回答,道出了养生的总原则。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就好像一罐煤气,里面储存的气总会用完的,如何使它用的时间最长、使用的效果最好,这就取决于使用者的生活节俭意识和使用方法技巧等因素;让个体生命最大限度的延续,就是养生要解决的问题。

人的身体,除了先天因素外,还有时时刻刻承受工作的、生活的压力,承受着风寒暑湿气候变化异常对人体的侵袭,承受着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变化的折腾,衣食住行任何一件事都在影响人的健康。养生,就是教人们掌握应对这些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防范的方法。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首先,要知“道”,就是懂得自然以及人的自身的运行规律,掌握一些中医的基础理论,这样才能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次,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如良好运动习惯、保健习惯、起居习惯,这样才能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第三,要调和自己的情绪,避免“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对自身的伤害,做到“恬惔虚无”“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第四,对“虚邪贼风”要“避之有时”,避免风寒暑湿燥火的邪气对身体伤害而致病。

养生,更是一种修炼,《黄帝内经》把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分为真人与至人、圣人、贤人不同的层次。达到真人与至人层次的,他会掌握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身体的自身以及身体与自然达到高度的协调,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达到圣人层次的人,能够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心绪平和,悠然自得,所以他的形体不益衰惫,精神不益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达到贤人层次的人,能够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也能增益寿命。

推荐一个养生方:先把黄芪50克煮水两遍,然后再把莲子10克、绿豆10克、薏米10克、扁豆10克、大枣4个、枸杞10克,放到黄芪水里煲熟,每天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97评论 0 33
  • 文 / 艺文小舍 努力忘记 又总是会想起 想起那段恍如隔世 花开花落的记忆 努力忘记 可那些忧伤那些欢喜 又总是会...
    艺文小舍阅读 587评论 45 65
  • (一) 风起雨落雾连连 圈圈水波层层起 风稀雨大遮眼睑 过雨瀑布也见浊 (二) 风吹思绪飘 绿树垂头丧 纵有千万思...
    三月橘黄阅读 264评论 5 3
  • 当下,发现自己总在拼搏中从未想过停歇,然而生活不容许你停下你的步伐。 生活,就像一张白纸,无论你过去经历过哪些好与...
    巧克莉666阅读 224评论 0 0
  • 国人生存在一个“应试”的社会,从学习,社会,工作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考试,考试的目的是筛选,是评价,是确认,但是一味...
    思维魔方阅读 83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