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90后撕掉了“垮掉的一代”的标签以后,“个性张扬”就变得触手可及了,不愿将就的有趣灵魂越来越多,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择业面试,许多人开始慌张地尬演“有趣的奇葩”,方圆十米都能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感觉得到他的努力和焦虑。
我在2017年的第一天被失业,直到今天还没班可上。刚开始还兴致勃勃地想要利用这个难得的假期游遍祖国的千山万水,体验一把间隔年的全国巡回微服私访,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自我,净化心灵,不忘初心。
我开始做计划,想去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找我的老朋友老同学玩耍,想着这次可以一举拿下这几个城市的旅程,为自己的履历添一笔辉煌,老了还可以跟我的孙子孙女吹牛说当年奶奶我利用间隔年游历四方,从东七门到三里屯,从上海滩到深圳湾,奶奶我凭借一身正气闯江湖,仗剑走天涯,豪气万丈,才不像院子里的两只猫就知道睡觉晒太阳……攻略越查越多,路线越来越清晰,直到我收到交三个月房租的短信……
最后,没有房子不敢任性的我,只能”将就“去了温泉两天一夜游……
待业了两个半月,曾疯狂地投简历,最多的时候一晚上投了一百多家,直接导致光是第二天的下午就安排了三家面试,还在不同的地方,眼看着口袋里已经没有钱了,心里头的焦虑只多不少。
连续的面试轰炸下来,也不是没有接到录用电话,只是事到临头自己又不愿意去了,我像祥林嫂一样跟朋友诉苦,问是不是应该降低某方面的标准,先去赚点钱养活自己,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要将就”。
“将就”,为什么不酷?
不可否认,“将就”这个词本身带点心有不甘的意味,因为没钱去不成很多的城市,因为没能力去不到更好的公司,因为种种原因过不上想要的生活……表面接受了现实,心里却觉得委屈怠慢了自己。
可是不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将就”,也成了对自己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掩饰吗?
人生在世,态度很重要,这没错。只是,很多时候,你在不经意间已经将就了太多。关于旅游,兜里没钱硬要穷游,你也可以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可是那跟你有钱时候看到的风景能一致吗?关于工作,你别说你不想因为将就,而去做不喜欢的工作,如果你没有行业的经验和令人眼前一亮的工作技能,你想去的单位也有可能因为不想将就而不录用你。
有什么样的能力,过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