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选择的本质是思维方式。我们常常认为一个或少数几个选择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认为成功是由于某一个决定做的正确,失败是由于某一个决定导致倾家荡产,但事实上人生是由无数的小选择构成的。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做着决定:是吃健康的一餐还是高热量的一餐?是玩游戏还是去看书?给的小项目是做的差不多就好还是倾其所有做到超出预期?我们时常会觉得这些选择不重要, 做的差不多就好,但事实上选择的结果只有“全”或“无”,没有中间道路可言。拿工作举例,如果一直选择工作做的差不多,也许短期来看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但跟选择做到极致的同事相比必然有差距,久而久之能拿到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小时候总是听父母说要不就玩,要不就学,一边玩一边还想着学会两个都做不好,其实也是一个道理。选择差不多的玩或是差不多的学,事实上结果都是“无”,既学不好也玩不好。
学习
一直以来都是学习都是带着功利目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以就业为目的的学习,以自夸为目的的学习。总觉得学习是伴随着痛苦,是一件需要克服重重障碍耗费极大的毅力需要无限自制力的事情,于是越来越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开始思考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人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想要变的“更好”,曾经以为的“更好”总是和物质生活社会地位的提高对等,而如今“好”大概是更多是靠近幸福、自由一类的词语。那么学习事实上就是一个不断了解自我,探索如何变得更幸福的行为。
学习心得:
1)用问题引导学习,将学习真正作为一种了解和探索的行为,比用功利的结果引导学习,效能大很多,过程也更愉快。
2)自我决定论说每个人都有三种需求:自主、胜任和归属,这三种需求满足了,一个人就有动机去做事、而其中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动机就会受损,学习也是一样,需要设计一种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计划、监控和评价的能力,每周问自己在过去的一周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惊喜的收获?有遇到什么挑战和困难?怎么处理的?
4)将学习的结果输出,无论是讲给别人听,或是用文字的形式总结,都能够有效的将学习内容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