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的时候,看到几个孩子围成个小圈,叽叽咕咕的,明显在商量事情。
明天就是周六,这个可以理解。隐隐约约传来的只言片语,让我产生了兴趣。
一下午,我家都没人……真的!上我家吧!
看哪个片?
我今晚查查。
行!
……晚了,……送我啊!
别让我妈知道……一定啊!
嗯,什么情况?我心里犯了嘀咕,会不会是要做什么危险的事,还是……
看看这几个娃,组合挺复杂:有脾气暴躁的男生,也有娴静文弱的女生。学习上中下都有。
单刀直入:说吧,你们明天要干什么?
几个孩子很乐呵地告诉我:我们要看鬼片!老师,你也一起来看吧!
你们喜欢看恐怖片,不害怕吗?有说害怕的,有说不怕的。
说不怕的认为是片子是假的,有什么可怕的。
说害怕的是我班孙超,长得膀大腰圆,他认为自己很怂,看恐怖片很害怕,可就是想看。
我忍不住看着柔弱的陈雨欣:你不怕吗?
没等陈雨欣回答呢,孙超就把话抢过来了:老师,她胆儿最大了,就她鼓动我们看的。什么样的她都敢看。
有一回,我们看的是《僵尸新娘》,我都吓得快尿了,陈雨欣不但没害怕,还嫌不够刺激。老师,你说她正常吗?
我感觉你们都不正常,爱看恐怖片,没事儿吓唬自己,没病吧?
没病,老师,我们很健康。
健康就好。
我还能说什么!
下班后,悄悄地给几个家长打了电话,了解 一下他们的态度。
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爱看恐怖片。
有不在意的,爱看就看吧!那么大了,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看看鬼片,减减压,释放一下。
有不同意的,看那玩意干啥,瘆叨叨的,可说孩子也不听啊!
有想让我管管的:老师,你能不能不让他们看了,你说晚上不做恶梦吗?再说,看多了,人能正常了吗?
是呀,看多了,能正常了吗?
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片?
第一是好奇心,刺激,这是一种天性,数据表明,约有10%的人喜欢寻求刺激。
有多少个坐过山车的,蹦极的,吓得直叫唤,但是依然阻挡不了体验“寻死觅活”的快感。
恐怖片的画面、声音,能给你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
看过后,能跟同学或同伴吹一吹,炫耀一下,是更好的选择。
男孩子以此来证明自己胆子很大。
女孩子则表现出另一面的与众不同。这样的女孩子比较理性和冷静,不大需要外力的保护。
再说了,被人崇拜的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
第二是与家庭有关,如果家庭氛围不够和谐,教育理念缺失,孩子就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寻找成长中心灵上的某种安慰。
但目前来看,我班这几个爱看恐怖片的孩子跟家庭关系都不大。
第三个是减压的一种方式。期末复习了,孩子们都很疲倦。
看恐怖片的时候,那种口干舌燥,心脏挤压到嗓子眼的窒息感,继而是自己还活在阳光下的美妙感觉,会减轻学习的单调和劳累,这是一种特殊的放松。
似乎看过恐怖片之后,很感谢现在的美好生活。
还有最后一点,是我比较喜欢的说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人类不但有生本能,还有之与相对立的死本能。它体现在仇恨与破坏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即有生本能,又有死本能。
每个人有亮色也有暗色。
人在长大,死本能也被控制,被压抑。
于是,死本能总想跑出来搞破坏。
看恐怖片就是享受破坏带来的愉悦,享受不同的情感体验。
看恐怖片好像好处蛮多的?其实不然。
佛说:你心里有阳光,看到的就是阳光。你心里有鲜花,看到的就是鲜花。
恐怖片中血腥、暴力的画面,对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
孩子们的想象力比成年人要丰富的多。我们成年人觉得没什么了不起,而孩子却会觉得非常恐惧。
这种恐惧如果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那是需要长时间的修复的。
再说,恐怖片的暴力倾向很明显,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分辨能力还很弱,过早接触会影响价值观和世界观的。
如果,孩子实在想看,我希望家长能坐在旁边,给予希望和力量!
其实,我更希望父母能多陪孩子看一些阳光向上的电影或课外书。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小时候跟哥哥们一起看过好像是叫什么孤魂的恐怖片,太久了,记不大清了。
但是,那个水管里冒出血水的画面成年后还依然记得。
室友告诉我,鬼怕吐沫,遇到吐沫,鬼就变成羊了。
看鬼片你就吐吐沫。我不用吐吐沫,因为我根本不看鬼片。
所有的恐怖片我都说“不”,坚决说“不”。
胆子小,不敢自己走夜路。
到陌生的地方,如果是暗一点的洗手间,在放自来水洗手的时候,还会想起那个画面。
甚至看《哈利.波特》这部电影时,看到哭泣的桃金娘在二楼女生盥洗室,还有每一集的伏地魔……我都害怕,都不敢看。
看,小时候的病根,到现在都没治愈。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