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一直听老人吓唬不听话的孩子:“你再闹把你扔到后山的黑峰去!”虽然对老人的话不以为然,但内心总感觉“黑峰”在很远很远的深山老林中,也许黑峰还住着巫婆或是妖怪吧。
前几年,和丈夫聊起黑峰这个地方,我俩一拍即合,都想着去看看“黑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抽空开车从浒泊口进山,几经周折,始终被泊子岭山间渗出的水阻挡。不是这个弯冲断拐不过去,就是那个坡滑爬不上去,几次都无功而返。直到有一次在泊子岭村偶遇几位放养牛羊的村民,聊起来才知道开车要从窑子头进山,才能去了黑峰,从泊子岭去黑峰车爬不上去。
趁着国庆长假,我们再次走上寻找黑峰之路。
一路县道,左弯右拐,拐过一座座山峰沟壑,在大货车的陪伴下顺顺利利走到太谷榆社交界处。交界处有一座标志性的大桥,过桥右拐进入一条乡村水泥路,眼前豁然开朗。一马平川的感觉让我们突然忘记了大山的阻挡,路两侧的庄稼和树木早已展示出秋天的风韵。路牌上“张富”的字样,让我们放心继续向前走。走到一个路旁的村庄,下车后发现挂着榆社县西马乡的牌子,牌子下面站着两位年龄比较大些的村民。问过路后,确定了去黑峰这条水泥路走下去就是。
当水泥路走到尽头,右侧也有一个小村庄,前面是一条山间土路,下车问人,才知道眼前的村庄就是上黑峰,刚才路上有下黑峰。
有些失落,这不是前些年来过的村子么?记得当时还在村里吃过小米饭呢。原来这依山而建的村子就是黑峰村,居然是这样一个接近平原的村庄,实在与想象中的差别太大了。
算了,还是去泊子岭吧。问过黑峰村村民,给我们指点了村北一条新拓宽的土路,沿着这条路可以直达泊子岭,中间还路过妙时局呢。
于是,拐上这条土路。
山路不好走,时不时有突出的大石头横亘在路中间,或是坡陡弯急,我们索性下车步行,欣赏山中的秋景。爬过几个大坡,走了一大段山路后,看到路西侧有一大片石块垒的山寨,与山浑然一体,那就是妙时局。虽然早已破败不堪,但断壁残垣依旧可以看到妙时局当年的风光无限。
秋色不是很浓,漫山遍野的沙棘树却平添了一抹黄晕。高高低低的柳树、沙棘树一团一团挤在一起,深深浅浅的绿色黄色与蓝天相映成趣。山路寂静,想着全国各地高速路的拥挤,我们几人边赏景边说笑着,时不时惊起山间野稚,呱叫着,拖着长长的尾羽飞过峡谷,更衬托出山间的幽静。
不知道走了有多远,听到“叮叮当当”的铃铛声,看到树林间站着一头散养的牛,瞪着大大的眼,好奇地打量着我们。
越走牛越多,植被越来越密。偶尔从树丛间钻出一群黝黑的猪,不断翕动着猪鼻子看着我们,似乎等着我们喂食。又转过几个弯,终于看到拦截我们的几个大坡,水也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肆意沿着道路附近的山沟汩汩流下。据说山下如果天旱,泊子岭就会风调雨顺,不旱不涝;山下如果风调雨顺,泊子岭就会内涝。也许是山间水多造成的,也许是山间自有小气候,雨水充沛。总之,水多,恰是泊子岭的与众不同之处。
很快到了泊子岭村。泊子岭坐落在山间,面水靠山,实在是个好地方。整个村子的房屋都是用石块垒成的。有的房屋石头平整,每块石块表面都锻有斜纹,整整齐齐;有的房屋石块简单,甚至不是标准的长方体,略有参差不齐的感觉,倒也别有一番味道。只是整个村子转下来,找不到一个人,有些凄凉罢了。想起上次遇到村民说村里人都搬下山了,只有他们几个负责村里几家人合伙散养的牛和猪,所以才会回来。
静静看着村里的石墙,听着山间回荡着此起彼伏的牛铃声,一种超然物外的空灵弥漫开来。站在村庄最高点向西望去,一大片一大片平坦的草甸,极像草原的景色,让我们有在这绿绒毯上打几个滚的冲动。
夕阳西下,薄雾冥冥。这泊子岭不就是我们找的人间仙境?若余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