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论曰: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何况为大臣而无廉耻,能有天下不乱、国家不亡的吗!我读冯道《长乐老叙》,看见他自述以为荣,可谓是无廉耻之人!国家怎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在五代历史中,看到能保全节操的君子有三个,为国捐躯的臣子有十五个,都是武夫战卒,难道是儒者之中真的没有好人吗?或者说,那些高节之士,厌恶时世之乱,看不上这世道而不肯出山吗?又或者,是做君王的人不足一顾,请他也请不到吗?我曾经听说,五代时有一个叫王凝的,家在青州、齐州之间,任虢州司户参军,病逝于任上。王凝家一向贫穷,一子尚幼,妻子李氏,带着儿子,运送丈夫的遗骸回家,经过开封,要住旅舍,主人不接纳。李氏看天色已暮,不肯离去,主人牵着她的手臂把她拉出去。李氏仰天恸哭说:“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让此手为人所执吗!”即刻引斧自断其臂,看到的人都为之嗟泣。开封尹听闻,向朝廷报告这件事,优厚抚恤李氏,而笞打旅馆主人。呜呼!士人不自爱而忍耻偷生的,听到李氏的事,也应该稍微知道羞愧吧!
司马光曰:
天尊地卑,各有地位,圣人效法天地之道,以制礼立法,内有夫妇,外有君臣。妇之从夫,终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二。这是人道之大伦。如果这都废弃了,一定天下大乱!范质称冯道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然改朝换代,大家也没有说他一句不是,屹立如高山,不可动摇。我却认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就算是容貌再美丽,织布缝纫再怎么心灵手巧,也不足以称为贤德;为臣不忠,就算是才智再多,政绩再怎么好,也不值得尊敬。为什么呢?因为他大节已亏。冯道之为相,经历五朝、八姓,把君王看成酒店里的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改一副面孔,换一番言辞,毫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又哪里值得称道!
有人认为,自从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时间长的十几年,短的三四年,虽有忠智,又能如何!当时来讲,失臣节者并非冯道一人,岂能单独怪罪冯道呢!我认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智士国家有道则出山做事,国家无道则隐居不出,或者躲避于山林,或着优游在基层一个小吏。如今冯道地位尊宠为三师之冠,权大任重为宰相之首,国存则见风使舵,模棱两可,尸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新君,殷勤劝进。国君兴亡交替,前后接踵,冯道却始终富贵自如,这实在是奸臣中的奸臣,岂能与他人为比!有人说冯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这也是一种贤德。我认为,君子有杀身成仁,没有求生害仁,岂能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呢!如果这样说的话,盗跖(春秋时楚国大道)是寿终正寝,而子路被剁成肉酱,这两人谁有贤德呢?
当然,这也不都是冯道之过,当时的君王也有责任,为什么呢?不正之女,中等资质的士人也羞以娶她回家;不忠之人,中等资质的君王也羞于以他为臣。他是前朝宰相,如果说他忠诚,他背叛先君而事奉先君的仇人;如果说他智慧,他之前辅佐的社稷已经成为废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又再次任用他为宰相,他怎么肯尽忠于我而能为我所用呢!所以说:不仅是冯道之过,也是当时君王的责任!
黄仁宇曰:
这五十四年不是大政治家建功立业的际会,甚至也不是忠臣烈士青史留名的机缘,所以在这非常时期,产生了一个冯道,他替一般人民请命,保存了传统统一政府行政的逻辑。一般的作史者,对付这样一位“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的“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又不能随便褒贬,也只好把他当作一位例外的人物看待,让他去自命为“长乐老”了。
华杉曰: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人臣分四等:事君之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事君之臣是第四等,忠于国君个人的;社稷之臣是第三等,为国家人民做事,不管谁当皇帝的;天民是第二等,天民,是上天之民,不是一国一君之民,必能全尽天道,他才出手。不能全尽天道,他就不参与了。其人品之高,又更甚于社稷之臣。司马光说的“国家有道则出山做事,国家无道则隐居不出”,就是天民了。
第一等的是“大人”,大写的人,大而化之,能教化天下之人。大人身修道立,只是自尽正己之功,而德盛化神,其感化人之速,上而正其君,而不必形之讽议,下而正其民,而不必申之禁令。其功在社稷,但他又没为社稷操劳;其道济天下,而他也无意于行藏之迹。这就是大而化之之大人!
大人,是端正了自己,就天下万物,君臣上下,都随着他而端正的人!就是《易经》里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那只有孔子、孟子算得上是大人了。
冯道是怎样的人呢?欧阳修、司马光批判他,是批判他不是事君之臣,这是儒家思想在孔孟之后的倒退。冯道可以算得上是“社稷之臣”了,如黄仁宇所言,“他替一般人民请命,保存了传统统一政府行政的逻辑。”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他写了一篇《长乐老叙》,洋洋得意以“长乐老”自居,呜呼!君子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此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之际,何乐之有!对前面覆灭的君王,又怎能没有一点私人感情!“长乐老”三个字,也就只配得上无耻了。
总结来说,冯道的一生,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呢?“长乐老”,人生赢家,赢了什么呢?九个字:
立功名,取富贵,保安全。
翻译过来也是九个字:有本事,识时务,守规矩。再加三个字:运气好!
上一个在乱世中取得如此成就的,是郭子仪,不过郭子仪功名富贵都比冯道大,所以更有名,更受人羡慕,一直他的故事千年以来都刻在中国民居的砖雕上。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没有讲多少治国之道,主要也不过是“立功名,取富贵,保安全”而已,高频词“晓谕以祸福”,就是如何避祸得福。真正讲治国之道的,是另一本,唐代杜佑的《通典》,相当于中国典章制度史。
25、
四月十八日,符彦卿奏报:北汉宪州刺史太原韩光愿、岚州刺史郭言都举城投降。
当初,符彦卿有一个女儿,嫁给李守贞之子李崇训,相面的人说,她会贵为天下之母。李守贞喜悦说:“我儿媳妇尚且能母仪天下,何况我呢!”于是决意造反。败亡之后,李崇训先亲手杀了自己的弟弟妹妹,接着要杀符氏。符氏藏匿于帏帐之下,李崇训仓促之间没有找到她,于是自刭而死。乱兵既入,符氏安坐堂上,呵叱乱兵说:“我父亲与郭公(郭威)是兄弟,你等不得无礼!”郭威派人把她送回给符彦卿。后来,郭荣镇守澶州,郭威为郭荣娶她为妻。四月十九日,立为皇后。皇后性格温和贤惠,明决果断,皇帝郭荣非常敬重她。
26、
王彦超、韩通攻石州,攻克,抓获刺史安彦进。
四月二十日,沁州刺史李廷诲投降。
四月二十七日,皇帝从潞州出发,直向晋阳。
四月三十日,北汉忻州监军李勍杀刺史赵皋及契丹通事杨耨姑,举城投降。朝廷任命李勍为忻州刺史。
27、
王逵上表,请求将使府迁回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