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刚去韩国大约两个月后我办理了第一张手机卡,用的是kt通讯社。当时什么也不懂,问也问不清楚,一个卡办了差不多有五个小时,等到下午下课后才把卡拿到手。韩国的手机卡办理很有意思,手机卡的后四位你是可以选择喜欢的数字,我当时本来是想选9114,但后来觉的4这个数字不是很好,就退一步换成了9113。还好当时没选9116,不然女友后来就选不了这个。
在没有手机号之前诸事不便,宿舍的网络不是拥堵就是卡顿,还间接性抽风。打电话只能用麻烦的国际电话卡,还必须跑到淘汰多年锈迹斑斑的公用电话那里,尤其是晚上,一阵风吹来,像极了等待接头的特务。最重要的是,每天携带的手机成了纯粹的摆设,除了当mp3和拍黑板作业的相机,存在感低到尘埃里。那段时间上课的效率是真高,伟大的莎翁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手机里没有手机卡,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灵魂出窍,行尸走肉,空洞乏味。
早先在国内,3g才开始普及没多久,至少我去韩国前,3g在我那个小镇还没有真正普及。流量这个概念还存在于没WiFi时的一个应急方案,能不用就不用,用了就要做好超支话费的觉悟。在韩国却恰恰相反,同宿舍的几个东北大哥说韩国流量都是一个月几个g,看电视剧都花不完,整天开着就行。我当时觉得他俩估摸是喝多了,看啥都高。然后当是时我第一张卡的套餐,给了我一个月6个g还是4个g的套餐我已经记不得了,我唯一能有印象的就是长达一年之久,我流量很少用超过整个套餐的百分之30,早期甚至只能用不到百分之10。我看看每个月高昂的手机费,再看看剩余的流量,第一次觉得节俭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在韩国的八年,三家通讯社kt skt和lg我都用过,kt是一开始盲选,lg是后来买手机时换的,skt是最后这几年一直在用的。当然花费最高的时候也是用skt的时候,手机和电视以及xbox series x的分期全部都用的skt办理的。大量的会员卡信息也都是在用skt时用的,也许是用skt的服务足够多,每个月skt都会给我发一张4500韩元cu便利店的无门槛购物券,让我最后这一年用的很开心。虽然每个月要交的钱也多的不行。
韩国手机号在换通讯社的时候是不用换号的,所以这个手机号伴随我八年了。中间很多游戏账号都是和它绑定的,很多次和家人的越洋电话也是用它打出的。和女友的每次争吵拌嘴调侃也都有它见证,很多时候我已经不记得我中国的手机号了,已经把这个号码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习惯看它时不时给我发的打折广告,习惯看它收到的会员信息,习惯看它每次消费后告诉我账户里数字已经接近个位数。它虽然只是一个号码,但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它就代表了我在数字化维度里的身份。又或者它让手机有了灵魂,看着我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无论大小事,无论家长里短,无论鸡毛蒜皮,它都在用我的身份默默接收着这一切。
然后它今天被注销了,前天女友帮我打电话申请时,说通讯社想和我确认一下,是否一定要注销。我一度有些不快,不想接这个电话,因为不想告别,让它慢慢凋零就好。最后这个电话还是在上午9点18分打过来了,我听着客服走过场式的挽留和说明,说了很多次确定和同意,直到最后一句同意时,我才认识到这是最后一次。最后的告别要用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