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出了新高度!情节紧凑,毫不拖泥带水,众多实力派老戏骨实力霸屏,贡献骨灰级演技。
特别是那个“单纯至极”,风头盖过主演陆毅,一心只有GDP的达康书记更是刷爆朋友圈!
既然那么关心GDP,何不到每年为GDP贡献巨大的建筑圈来走一回,顺便为苦逼的建企们把把脉,指条明路!
在建筑业如此弱肉强食的生态环境中,没有任何的核心优势,将难以存活,随时面临消亡的危险。这样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且数量高达十几万家,其主要“病症”如下:
至今连基本信息化能力都没有,对互联网技术一窍不通,且未来也不太可能掌握BIM等新技术新手段的企业;
自己不做工程仅仅让人挂靠的企业或者内部员工承包而且以包代管的企业;
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和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
“挤死”
市场经济讲的是优胜劣汰,企业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承揽不到任务,市场份额越做越小,人才越走越少,效益越来越差,就会被竞争对手挤压而死。
“找死”
企业对某些项目的决策发生致命失误,不熟悉合同条件,盲目投标,掉入陷阱,没有把各种风险考虑进去。以为“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结果拣到“毒蘑菇”,吃了是会死人的。“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中标了兴高采烈,进入施工就傻眼了,越干越赔,形成巨额亏损,丧失“造血功能”,以至于资金链条断裂,只能是找死。
“拖死”
企业形成了一定的施工规模,但遭到“无良”业主恶意拖欠工程款,应收账款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呆账、坏账”,加上原材料价格、人工费大幅上涨,应付账款上升过快,法律风险增大,诉讼案件增多,遭债主封门、法院封账号,企业无法应对,只能被拖死。
“猝死”
施工企业最怕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砸牌子”、“丢面子”、“甩票子”,干部“摘帽子”、“戴铐子”、“蹲局子”,轻则被停止投标,重则被逐出市场,企业毁于一旦。
“等死”
企业当家人素质不高,眼光短浅,不能随着市场变化而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市场急剧萎缩,人才流失殆尽,这种企业只能坐以待毙,慢慢消亡。
为避免以上“悲剧”发生,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面对新政策、新市场、新技术、新机遇,建筑企业需要六个方面转型,实现新发展。
1、承包方式转型:建筑市场将会出现大者越大、强者越强的竞争格局,每个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要么你做很大,要么你在某一领域做的很强,这决定建筑企业需要从施工总承包模式向工程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两极转型;
2、经营模式转型:面对新政策和新监管方式,联营挂靠不久的将来会被终结,企业需要从联营向直营转型;
3、管理模式转型:直营模式需要建筑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决定企业从联营挂靠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4、区域范围转型:面对即将到来的统一开放的全国市场,和“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筑企业需要从区域市场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转型,从大中型城市市场向城镇市场转型;
5、项目角色转型:面对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缺钱现状和大力推动PPP模式的背景下,施工企业需要从单一施工角色向投融资+施工双重角色转型;
6、生产方式转型:传统生产模式成本逐渐上升,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成本逐渐下降,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终将取代建筑传统生产方式,这决定建筑企业必须从传统生产方式向工业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型,这是没有选择的,但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
建筑企业唯有精准定位、尽快转型,
才能实现华丽转身,
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