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微淡远
梁思成曾经问林徽因:“你为什么选择我?”林徽因笑了,“答案很长,我要用一生来回答。”这是怎样一种誓约?我不敢多言,只想说说老爸老妈的爱情。
我是70后的孩子,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信念是朴素的,追求是朴素的,城市是朴素的,就连大街上,校园里,菜场、公园,你看到的人们的穿着打扮,都是清一色的朴素,中规中矩。我想像不出在朴素的年代,爱情会是风花雪月,花前月下,我的父母的爱情也只要两个字便可以诠释——“朴素”。那个年代的爱情多是媒妁之言,停留在单一的相亲模式,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一对。相亲的流程是这样的:经人介绍,两人差不多都能入眼,相互再了解一段时间,性格也可以讲究,觉得都是过日子的人,就直奔婚姻的模式。于是,老爸凭借一张板床,两张木凳,三只木箱,还有当年的奢侈品之一,一台蜜蜂牌缝纫机将老妈娶回了家。其实这个家就是老爸在大学里任教,学校分配给他的只有十几平米的单人宿舍。两家的亲朋好友在一起热闹地吃顿饭,郑重其事地从民政局领来那个贴着爸妈合影照片的红本本,相片上的爸妈并排坐着,貌似刻意留了点距离,朴实地笑着,这就算是恋爱的最高境界了吧。
长大后的我曾经斗胆问过老爸:“爸,您和妈妈是有过爱情的吗?”老爸一愣,扶了扶老花镜,很不好意思,故作淡定,“哪有爱不爱的?就是过日子呗。”哼,我分明看到老爸说这话时,目光略带羞涩地朝老妈坐的方向望去,随手把风扇的摇头方向朝老妈那边移了移。我不甘心,又转过头问老妈:“妈,您爱过爸爸吗?”“哎呦,谁要爱他,倔老头子!”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爬满皱纹的脸,竟然面带桃花。呵!我才不信,妈妈手里织打的毛衣,是给爸爸的。就因为他曾经嘀咕一句:“商店买的毛衣穿在身上有些扎人。”老妈把这句话记了一辈子吧。大夏天还揣着坨坨毛线在怀里,不停地要用干毛巾擦手才可以继续编织。灯下,老爸静静地翻着报纸,妈妈离他很近,边织毛衣,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那个年代的场景....
我很纳闷,没有浪漫的日子怎么看上去这样甜蜜?没有盟约的爱情怎么可以这样温馨?直到有一天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为我解了惑,文章的名字叫『爱你不如懂你』。记忆中,老妈年轻时脾气比较暴躁,偶尔还无理取闹。老爸年轻时也血性方刚,有理据争。常常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让家里硝烟四起。懵懂无知的我曾几度以为父母这回果真要分道扬镳了,然而噼里啪啦地摔完了锅碗瓢勺,没几天他们又挽着手拎着菜篮子去菜场逛一圈,然后挤在厨房交头接耳,叨叨叨地切磋厨艺,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情景剧又再次上演,周而复始,却不言离弃。就在这样小情绪的氛围中我和妹妹也慢慢长大......
懂事后我常思忖,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父母虽然在城里都有正式的工作,但要负担俩闺女也并不轻松。生活的琐碎和经济的压力难免让疲备的爸妈有点透不过气,或许他们是用这样发泄的方式让情绪平衡,找到支撑这个家的力量吧。“为什么选择我?”“我用一生回答你。”能相伴一生的那个人一定是懂你的。即便相对无言,粥饭之间,也是安暖。
父亲曾经是怎样地倔强,母亲曾经是怎样地任性,如今都成为我朦胧的儿时的记忆。或许是成长的缘故,我逐渐领悟所谓白头偕老,并没有那么高深。有的只是在温柔的时光里,慢慢彼此习惯。
而所有的久处不厌,都是因为彼此的包容。这个世界上,顺其自然会让事情容易得多。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
2016.7.12 星期二 完稿于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