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广福
我的老家在冀东地区燕山脚下,说起过年的年味儿,还真的有这么几件事在记忆里抹也抹不去。
放炮仗
鞭炮在我的老家称作炮仗,过年家家都要放炮仗。老家的炮仗一般有四种:小鞭儿,烟花,双响炮和摔炮儿。小鞭儿就是每包几百上千个的鞭炮,双响炮在我老家称作二踢脚,摔炮是摔地上就爆响的炮仗,烟花就有很多种啦。老家春节过年,吃饺子,放鞭炮,看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也不能少。放鞭炮一般是在过年期间的早上和晚上,走在乡下大年腊月二十八、三十、初一、初五和正月十五的街上,就好像走进一个打仗的战场,每个村庄都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满天闪烁的烟花,乡村沉浸在久久散不去的硝烟里,也许,这个鞭炮烟花制造的年味儿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走到世界各地,都难以忘掉的那个家乡年味儿吧。
吃饺子
哦吃饺子是老家人过节时的一件大事儿,我的老家是个满族村落,村民以满族为主。我们那里的饺子馅儿也多是东三省满族地区的那个特色,有猪肉馅儿,牛肉馅儿,羊肉馅儿的,饺子里的蔬菜有白菜馅儿的,韭菜馅儿的,芹菜馅儿的,酸菜馅儿的。
老家人的生活习惯多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做饭带娃。制做饺子馅儿的水平也代表了一个主妇的烹饪水平,谁家媳妇能把饺子馅儿做的鲜香可口,咸淡适宜,公公婆婆夸,村里人都是交口称赞,丈夫也是脸上有光彩。为了讨个好的彩头,年三十晚上那顿饺子馅儿里,主妇还会藏几枚硬币,谁吃到了,寓意就是来年大吉大利的。
饺子也不是过年天天吃的,只有年三十的晚上,和初一的早上晚上,初二以后吃饺子就渐渐少了。懂事儿的媳妇会在包了硬币的饺子上做个记号,吃饭时悄悄用筷子夹给公婆,让老人开心高兴。这过年的饺子味儿也是每个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年味儿。
吃 鱼
老家过年,餐桌上是一定会有鱼的,寓意年年有余。那时候,商品匮乏,吃鱼也不是一件好办的事儿,不像现在超市集市都能买到。那时候我们村附近没有养鱼的,外边的鱼也很少卖到村里,集市有鱼卖,可是家家舍不得花钱买,所以吃鱼很多是自家人去河里捞鱼,小河里的鱼大小不一,名字有白条、泥鳅、鲶鱼、麦穗鱼、麻口、红满翅等等。
河里大都是手指长的小鱼儿,过年可拿不上饭桌呀!为了过年用,大家只好到集市买便宜的带鱼过年使,那个时候,带鱼还是供应充足的。过年谁家收礼收到大一点的一箱带鱼,可是一件令邻居们羡慕不已的事儿。红烧带鱼是我们这些小孩儿一直可以惦记一年的年味儿。有一年过春节,有个亲戚给我家送了两条每条十多斤重的胖头鱼,当时,家里人简直欢呼雀跃啦。
那天晚上,我没有和哥哥姐姐去放鞭炮,而是像馋猫儿一样,围着大鱼转悠,流了很多口水,幻想着大鱼的N种吃法,是红烧哪?还是清炖。两天后,大鱼被妈妈和姐姐烹饪了,是像炖猪肉粉条的做法一样,我猴急的吃到嘴里的鱼肉味却不敢恭维,觉得像嚼木头渣子,后来我才明白了这是烹饪的方法有问题。大鱼应该分割一下,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佐料和烹调方法,还有时间掌握也是很有讲究的,妈妈和姐姐就像炖肉一样炖大鱼,没有按这个食材的特点要求烹饪,当然不会好吃了。其实,这也是因为毕竟我家没有烹饪过这么大的鱼。很多年后,熟谙了大鱼烹饪的姐姐和我唠起这件事儿,还觉得这在当时是一件忒遗憾的事儿,
拜 年
我们那里沿袭了满族的拜年传统,在年三十之前那两天家里人一般是不出去串亲戚的,为初一拜年做准备,初一早饭家家是要早早吃完的,不然,你家还没有起床,拜年的就到了,就被别家笑话啦。
吃完早饭后,家里长辈端坐在火炕上,地上放几把木凳子,茶几,桌子上放上烟和瓜子,茶水。自家孩子为长辈拜年后,长辈会对晚辈说:你们也去大爷叔叔家拜年去吧!于是,我们这些晚辈便如领了任务,去给不出五孚(老家话,就是村里的近亲)的长辈拜年。当然,亲戚中的晚辈儿也来我家给爸妈拜年!拜年时,大家说的都说:过年好等吉祥话。年纪大些的晚辈还会给长辈施满族礼。遇到拜年的孩子年龄小的,长辈还要给压岁钱红包。大年初一的拜年是在本村拜的,大年初二,家里的长辈就要让孩子们去外村给姥爷姥姥家去拜年了,顺序和本村拜年一样,也要去拜姥姥姥爷家不出五孚的亲戚。
悄悄的,老家的过年,就在鞭炮的硝烟中,在饺子和大鱼香味中,在声声拜年的祝福中,悄悄的走远了…
每当过年,很多中国人心中有个结,那是什么呢?是亲情的团聚,是友情的交流,更是放下陈旧的岁月,掸去一身尘土,以新的目光迎接新的生活!
燕山年味儿,我的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