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我小时候写硬笔书法的时候练习过,现在再读就会感觉很亲切。我小时候练习书法,多半是为了比赛用的,硬笔书法一般就写简化字,软笔书法就写繁体字。有一次,有个比赛我硬笔软笔都参加了,软笔得了三等奖,硬笔得了一等奖,还要去现场再比一次,最后得了两个茶盏,一包茶叶。
(一)诗人生平
贾岛(779年—843年),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 。唐代诗人,人称“诗奴”。
这个“诗奴”可真是有点损了,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都是好词,白居易是诗魔,想想不疯魔不成活,也是褒义的,可是这个“奴”就有点低人一等的意思了。我想可能是因为贾岛太喜欢字斟句酌,在细节方面抓得太过,让人觉得他变成了诗歌的奴隶吧。
我对贾岛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推敲”的典故。贾岛在思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比较好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竟然走路不看路,撞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然后就得到了韩愈的点拨。
《古诗课》里说,这个典故是人们杜撰的,贾岛跟韩愈早就认识,他们的相识没有那么戏剧性。但是人物传记里这样写,就更能引发读者的好奇。
贾岛家境贫困,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 这个法号可真贴切,某种意义上说,当和尚好像是不用本钱。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不喜受拘束。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后来终于当了小官。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词句锤炼。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
(二)诗歌品读
这首诗写得很有意思,是个问答的形式。首句是诗人询问,后三句是童子的回答。
首句“松下问童子”,说明了地点、人物和事件。诗人在寻访一位隐士,但是隐士不在家,于是诗人在松树下问小童:“你师父哪里去了?”
唐代隐士很多,大多是为了营造一个名声,积累政治资源,让当权者来招揽。很多名人在当官前都隐居过,比如王维,比如孟浩然。也有可能当官之后不想干了,辞官归隐,比如张志和。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童子回答道:“师父去采药了。”《古诗课》里说,这里的童子其实是隐士身边年纪较小的奴仆。我想到了《西游记》里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他们其实不一定能从隐士身上学到东西吧,说是“师父”,其实只是个好听的称呼而已。
第三四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其实是童子在回答诗人进一步的问题。当诗人听说隐士去采药了,肯定会进一步问:“那他去哪里采药了?你可以帮忙找一下吗?或者你给个位置我自己去找?”然后童子就说:“师父就在这山里采药,但是究竟在哪里,云雾深处不知道具体位置。”
史杰鹏老师说,隐士必须要生活在符合隐士身份的地方,比如房屋边要种植香草、松柏、梅竹,比如山间要云雾缭绕。这样才有世外高人的感觉。
这首诗就像一个小剧场,言简意丰,韵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