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客观公正,关于山东五莲二中那名负责任老师所遭受的来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不公的处理,以及全国各地类似的案例,我们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我们也有同感,现在的学生很难管是因为有的家长不配合。作为教师没有一点威严是不行的,但威严不是靠肢体暴力能够体现出来的。
其实作为教师也是需要反思一下的。对待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还是需要的。 从我十六年工作的经验来看,我对初三的孩子很少很少使用一点点暴力手段来警戒学生了。这样的暴力指的是用小尺子打手心。有时抓到了学生举一下晃一下,从来不直接用手和脚打孩子。更多的教育方式是通过语言严厉斥责,以及有时针对违纪学生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去交流沟通,在交流沟通中表达我对他们的成长期待。
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需要摆正,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使用暴力是一种软弱无奈无能的方式,非不得已不需要用的,除非用来防身,防范家长及学生的不法侵害。
人们的性格习惯与地区环境是有关系的。其实城市里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学生时代成长的问题依然不少,教师依然对此比较棘手。
在一般的学校,师生之间及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冲突,学校领导还是比较棘手的。
抓分数只是教师管学生的前提条件之一,有时当令牌就有点自以为是了。新时代的对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是“立德树人”,我们要客观面对及接受学生在学习上有差异性,但我们不能容忍学生有非正义倾向及非正义行为的发生,哪怕他们对待父母及学校以外的人也不行。我遇到过有的学生在学校还比较遵守纪律,离开了学校就变了一个人,跟一些社会不良青年做坏事,然后我知道了会与他们交流谈心,希望他们做一个善良有正义感的人。我觉得拥有正义感是一个有德之人的重要标准。正义感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孔子说过上等的士要有知耻之心,才能使于四方。为人正义者必有是非善恶的良知,必须有知耻之心。做到为人正义才能使于四方,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有不少厌学的学生也很聪明,避开老师管,作业抄抄应付一下,上课也不做小动作,假装不动,这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我们讲他们混日子吧。但确实是这样,他们到初中,由于小学的基础太差了,很难跟得上,但他们也是可怜的,我记得以前有一个成绩班级倒数几名的厌学学生到了初三时,他有一次在课堂捣乱被我拉出去了,他有一米八几的个子,身体长得也非常结实,当然我没有打他只是用语言吓唬吓唬他,我觉得他有可能没有我的力气。过后有几次与他交流,后来他很尊重我,每次考试时只做政治不做历史,其他科目就写几个字应付一下,政治写得满满的。
作为教师要懂一点人际交流,还要有学识,还要有一点专业知识,还必须有一点武备,但这个武备一般不轻易用。
2003年刚毕业时我在偏僻的农村初中呆过五年,刚去工作时那里的学生连校领导都打,许多老师被学生打过,但一般是老师先动手,学生才打的,有时老实一点的老师无缘无故被学生欺负,还有家长与学生联合起来打班主任的。
那时我年轻,但我明白,视卒如婴儿的道理,这些孩子在社会经验与实践智能方面绝对是不如老师及大人的。
但他们明白一个道理:老师打我,我就要反抗。
我带的毕业班多,厌学及捣乱的孩子很多,但我一般不出手,即使最坏的学生,我也要管到底,他们也只是假装上课不扰乱纪律。下了课就和和气气了。
但我发现,这些孩子反而有血性,到了社会上许多也能吃苦,发家致富。
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帮他们创造好稳定的班级秩序及环境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但作为老师必须明白:让想学习的学生与不想学习的学生平行发展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在有些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交往存在相交线属性的情况是并不多的,更多地是平行线、三角形属性及梯形属性。
很多厌学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大都是在紧张的不被信任的挫折环境中生存,而这样让他们有更多的处理这些问题的尝试。一直在表扬中的环境成长的学生以后在社会竞争中抗挫折能力反而未必如这些经常处于批评中的学生强。
存在一定成长方面问题的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但关怀的前提是通过交流沟通,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得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