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16年的年末总结,我这样写道。不平凡,我做到了,以至于我觉得这一年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
2016年,我下了这一论断,是因为想着2017年要做许多事,不幸的是,这些事我并没有做。我做的是一些不那么正儿八经的事:比如健身,比如跑马拉松。许多事都可以由别人代劳,许多东西都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而这两件事不行。每一克脂肪的燃烧、每一寸肌肉的增长、每一公里的路程,都必须亲力亲为。健身,1年,跑步,1年零7个月,马拉松,完成半马,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坚持。
当初规划要做,却没有做的事,是我的迷茫之所在,是遗憾、是痛点。但纵使我的兴趣再广泛,也不会忘记心中那近乎信仰的唯一。借用俄国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段话:“我生活过,工作过,恋爱过,痛苦过,憧憬过,幻想过,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或早或迟,到成年之时,也许甚至到暮年之时,我会开始写作,这绝不是因为我给自己下达了这样一项任务,而是因为这是我的生命提出的要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我来说,文学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现象。”我曾想尽种种办法去摆脱它,却摆脱不掉,那么,我认命。
能有心思和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是一种幸运。因为有太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自己想做的事,无奈的因素太多,不易也有种种。当你羡慕他人之时,他人何尝没有羡慕过你?当你埋怨之时,他人又何尝没有埋怨?我也有压力大的时候,但正如当我处于健身的瓶颈期,当我面对增加的重量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面对它,挑战它,我要试一试”,而不是“我不行,我做不到”。健身的经验告诉我,只有经历过肌肉的撕裂、肌肉的酸楚,才能走出瓶颈,强健自我。
“过,大众的生活,做,小众的人。”这句话,竟然是2015年对自己写的。只这一句话,我没有展开写,所以我不知道当初是什么机缘写下的,“大众”和“小众”又是什么意思?于生活,我是热爱的,我受够了那种与烟火隔绝的孤独,而另一方面我又必须保持思想与人格的独立。信息爆炸,而媒体人,身处中心、发射塔的位置。这是工作,是职责,但我又时常感觉可怕,当你的周遭世界被这些信息给填满的时候,它们稍纵即逝、它们都不属于你自己,你是否给自己留下深度思考的余地?我不是一个只会发布信息的工具,我是一个能够思考的人。
“我每天都在想着如何在同样的24小时之中,做比过去的自己、比别人多得多的事。”2017年年初,我在日记中写道。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的日记,都有些“惨不忍睹”,似是连载的“忏悔录”:晚上熬夜了,因为什么熬夜,上网、玩手机,不可饶恕;早上起得晚了,为什么起得晚,天冷不想起或者醒来了却躺在床上玩手机,还是不可饶恕。严格的自律、珍惜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手机,会让一个人彻底失去自我,它会毁掉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让一个人懒得思考、不愿思考。在自责中,我与手机作斗争,让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不断尝试时间管理的种种方法,在工作、生活、兴趣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2013年至今,从事新闻工作已有4年。它是一份可以让人大谈“理想”的工作,它也的确可以让你在从业生涯中看到“理想”的闪光。今天,我不谈“理想”,只谈它单纯作为一份工作的意义,换了其他工作,同样适用。为什么要努力工作?为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去自己想去的远方,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梦想。这不是矫情的话,我有底气说这句话,因为我就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我用自己挣得的钱,给自己买书、买跑鞋、办健身卡,去外地参加马拉松,去听一场音乐会。工作,是为了挣钱,而挣钱则是让生活过得充实,让灵魂更加丰满。2018年,我会一如既往。
不屈服、不妥协、不投降。2018年,只要自己还有哪怕一丁点才华,我都要全力以赴捍卫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