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盼着他长大,可是大了有想法,会顶嘴。尤其上一年级后就特别喜欢和大人对着干。
比如你要让他换洗衣服,他偏不换;叫他早点睡觉,就故意翻过来调过去的睡不着;让他写作业,他偏要玩一段时间写,等等状况,气得老母亲肝火旺盛。
说他,有100个理由给你辩解;越要求严格,他越对着干。我们越生气,他越幸灾乐祸,越蹬鼻子上脸的反抗。
气得老母亲感叹:前世的冤家!
为什么到了一年级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呢?
1
我要说了算
孩子正处在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的初期,****内心在****强烈的****说:****我要说了算****。
妈妈对孩子内在微妙的成长没有体察到。
就像外人总能看见孩子长个。可是在身边,却觉察不出有什么变化。
妈妈象以往的安排和言行,恰恰刺激了这个阶段孩子,想说了算的敏感心理。
对抗就开始。没有做好准备的妈妈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不顺从,总会感到相当的不适应。
第一时间呢,会比较恼火,会想方设法的去压制、指责,但是越是如此,孩子越会像弹簧一样反弹。
站在妈妈的角度,会生气的觉得孩子翅膀硬了,怎么那么不听话。
从孩子的立场,他会委屈的认为,为什么不能听他的。
那到底该听谁的?
看见对抗背后的意义,亲子之间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是要靠多次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来实现。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对着干的言行,你意识到,孩子长大了,慢慢脱离你的掌控。
为孩子迈出向独立的第一步感到欣喜。
孩子不听话的行为令我们气愤,反过来想,孩子不懂得反抗,恐怕更令人担心。
一位对成年人、言听计从,将来必定养成唯唯诺诺,毫无主见,隐忍的性格。
看见孩子对抗背后的正常意义,才能让我们在即将燃起的愤怒面前平复心绪。
好的心态是处理麻烦问题的前提。
2
与父母斗其乐无穷
孩子事事找茬,并且还软硬都不吃,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外,他一定是从对着干的过程中找到了斗争的乐趣****。
只要察觉到孩子想要对着干,你就可以这样。
l 高悬免战牌。当你感觉到孩子就是张嘴斗气,立马停止和他对话。
比如天冷了,你让他里面多套一件内衣,他偏说不冷,你就把衣服放在他眼前,转身离开。穿不穿,是他的事,话点到为止。
让孩子失去斗争的出口,如同拳头打在水面,没味也没劲,他就会知趣的收敛自己。
l 将计就计。*有的孩子明知是为他好,却依然拒绝听从,你就反其道而行之。
比如没肉就不吃饭,你不必讲道理,只需要连续几顿,顿顿都吃肉。几天下来,他就吃腻了,就会长教训。以后在吃东西这件事情上,他就不会太任性。
l 让权给他****。必须要做的事情,遵循结果由我们拟定,方式和过程让孩子来选择。
比如玩儿和写作业。不要追着孩子写作业,更不要反复唠叨,写完了再玩心里才能轻松,写的时候要一心一意等等。
每天放学让孩子选择是妈妈陪你写,还是你自己写。如果妈妈陪,一切安排,就要听妈妈的。孩子百分之百会选择自己写。
自己写,先要说明作业有多少,预计用多长时间完成。准备用哪个时间段来去完成,要加上什么时候检查、签字、作业的速度、准确性、工整程度要达到什么标准---
和孩子约好,做不到怎么办。
这就是适时、有序的放手,让权利给孩子,使其体验独立做主的掌控感。
孩子越是自己说了算,他就越会对自己的事情操心。真的操心了,他就会体会独立做事多不容易。理解妈妈的不易,反过来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3
换位思考
如果确实哪一次没有控制住,你和孩子陷入激烈的对抗中,你就要学会将坏事变好事。
事后抓住娘俩心情愉悦的时候,和孩子关于逆反、对着干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
l 客观的具体复述对着干的起因,经过。
l 复述过程讲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孩子在冷静的时候体会妈妈的用心。
l 询问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面对妈妈的语言态度、心情是怎样的?
相互换位思考后明确向孩子表明,有自己的主意是好事,不同意父母的观点也没有问题,可以就问题本身讨论,但是用礼貌的态度来表达。
只有好好说话,他的想法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
以后呢,只要孩子表现出逆反,你都如法炮制。
超不过3次孩子,就会领悟到和父母说话要有分寸,顶嘴适可而止。
孩子对待你的方式是你教会的****:****你****抬杠,****肯定是反抗****;****你若尊重****,他必还以尊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