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通明

秋雨打在木棚上如碎玉,灯笼挂在雨下的屋檐,随着天色暗淡下来而愈加明亮。楼上传来丝竹之声,女子清脆嗓音在雨声中时远时近。

       这里是汴京,这是汴河岸的温柔乡,贵胄人杰莫不聚集于此。汴河两岸,歌楼酒坊林立,等一叶轻舟,往两岸百花中去,听二八佳人燕语莺啼,为文人雅士所推崇。

       歌楼对面的茶棚下,一老一少的两个僧人正在饮茶,小和尚喝着茶,眼睛却朝对面的楼上看。老和尚也是如此,不过看得更为淡然,不似小和尚那般拘谨。茶棚的伙计见此,不免暗笑,看来和尚也做不到六根清净。

       “师傅,你的故人就在这里吗?”

       老和尚没有说话,点头而已。

       “曾遇青,苦行禅师,一点都不像呀!”

       老和尚放下茶杯,看了眼灯火通明的歌楼。

       “如果像了,此生还有意义吗?”

       “师傅,我不明白。”

       “以后你会明白的,会懂的。”

       汴京风流之最,首推当今首辅大臣曾文正的亲子,曾遇青。年仅二十却名满天下,在同辈人中,才气与学识天下无人能出其右。曾遇青的风流之名,不在文,而在他喜好逛歌坊青楼。看那汴河两岸的歌楼,皆以曾遇青题诗留字为荣,楼上挂着“遇青题”的牌匾,就是一种认可。

       一壶茶未喝完便凉了,伙计要添水再泡,老和尚拒绝了。 小和尚看着雨中的歌楼,皱着眉头。

      “师傅,真的不去见见他?”

      “他若想见我,他便出来。此生见不见,在他不在我,看他愿不愿意悟了。”

      “我看,他这辈子是不会开悟了。”小和尚一声叹息。

      “前尘太多苦,今生太多苦,不想悟也没有错。”

      “为什么这样说?”

      “这个,你以后会明白的。”

      老和尚和小和尚穿着蓑衣离开了茶棚,留下听了几句却一脸莫名其妙的伙计。

       歌楼内琴箫之声曲调悠扬,曾遇青卧躺在软榻之上。他出了神,目光留在在老和尚和小和尚离去的方向。

      “是前世么?”

      曾遇青内心低语。

      苦行禅师,得道高僧也,一生苦修佛法,慈悲救人,了无情欲,为世人称颂。二十年前圆寂,曾与友人通明禅师说,二十年后来寻我。通明禅师遵言,到汴京来见他。

       雨中,小和尚扶着老和尚,行走在这富贵地,但两旁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似沿途风景,过眼云烟。

      “悟明,有一天我走了,你别忘了来寻我。”

       “师傅,你若和苦行一样,我怎么寻你?”

       “来看我一眼,便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