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原名是赵匡义,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他能当上皇帝真是偶然。一向精于武功,身体硬朗,处于壮年的哥哥赵匡胤竟然在与他喝酒宿醉后死了。哥哥莫名死了之后赵匡义就拿出了《金匮之盟》顺理成章地接了哥哥的班,当上了大宋的天子。
也许真如野史所传,是赵光义杀了哥哥篡权夺位,内心有鬼,才会急于拜佛修庙,以减轻罪孽,获得内心安宁。
赵光义在即位的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万余人。之后,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赵光义又让内侍张廷训主持重修五台山上的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等10所佛寺,并铸造金铜文殊像,安置于真容院。也是在这一年,赵光义再次让峨嵋山白水寺高僧茂真重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诸寺,又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达62吨,供奉于白水寺。白水寺就是现在的万年寺。因为有缘我于今夏得以亲见这尊大佛。虽然宋时为这尊大佛所建的大象阁已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烧毁,但于第二年(1600年)朝廷赐重金由台泉和尚复建的无梁砖殿,经历了5-7.9级的地震18次,四百多年仍旧完好如初,让看到它的信众和我这样的旅人称奇。
百善孝为先,天下皇帝多孝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七月,砖殿竣工,正逢明神宗母亲七十圣诞,为给太后祝寿,神宗赐白水普贤寺为“圣寿万年寺”。我们现在看到的砖殿正面门额上的字就是明神宗当年御笔亲题。
明代重修时,无梁殿仿印度、缅甸建庙技术和风格,主殿长宽均为16米,四壁全部用砖砌,砌到7.7米处,逐渐内收,建成穹窿形拱顶。
为了让无梁殿看起来不单调乏味,殿墙被涂染成了黄色,装饰圆拱、垂柱、窗棂等仿木结构的图案,主色为酱红色。在一众红墙黑瓦的中国传统建筑中有鹤立鸡群之感。我想像设计此殿的人一定亲身去过佛主降生之地或者对印缅佛教之邦心怀虔诚向往,才会一改中国建筑一贯追求的和谐对称之美,建成此突兀的无梁砖殿。这种不和谐让每个走进万年寺的人都会心生疑窦,欲探究竟。这就是无梁殿的魅力所在吧!
无梁殿圆顶上的五座白塔很像藏传佛教地区的佛塔,四角的狮鹿象吉祥神兽更迥异于中国建筑的传统神兽。可以说整个无梁殿都是舶来品。它陪伴并守护西域而来的普贤菩萨400年,并继续着佛的传奇和善缘。
无梁砖殿殿内顶部绘有手持琵琶、箜篌、笛子仙琚飘拂的四飞天藻井,四周有七层环形龛座,原来供有3000小铁佛像,现尚存328尊。穹窿下正中供奉的就是普贤菩萨铜像。
菩萨神态安详,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满,神情肃穆;莲花花瓣怒绽,重叠四层。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态浑雄,大耳下垂,鼻几触地,四足立于莲台之上。
伫立在形象逼真的神象前,抬头仰望慈眉善目的普贤菩萨,无论你有无信仰都会生敬仰膜拜之心。所以当走到神象的后面,看着它那被摸的亮光闪闪的后腿关节,听说摸它后会让自己的关节痛缓解时也弱智地跟着摸了摸。心里想着徒步爬完峨眉山如果我饱经风霜的膝关节没有痛就是灵验了,结果平时下楼梯都会痛的膝关节在徒步行走了十个小时的山路,到达两千米的山顶时真的没有痛。
我小时候对历史的了解是从听评书开始的。《杨家将》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对杨家父子和杨门女将的故事可以说倒背如流。当然也记住了《杨家将》里的大反派萧太后。其实在辽史中肖太后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她与宋太宗和他的儿子宋真宗打了一辈子,最终因为缔结了《澶渊之盟》才让辽宋保持了百年的和平。因为和平才有了她的儿子辽圣宗时的盛世繁荣。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她爹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思温历事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四朝,身居险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谓权倾一时。肖绰的妈——燕国公主是辽太宗的长女。因为家世显赫,夫景宗又体弱多病,加之肖绰有前朝武则天之才智,所以她成了辽朝的武则天。因为她比武则天明智,所以儿孙们会感念她,为她建庙颂德。
在宋太宗建成峨眉山62吨重的普贤菩萨铜像两年后的秋天,辽景宗驾崩了。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三十岁守寡,儿子只有十二岁,就算是在无限开放的今天肖绰也是个薄命的女人了,更何况是在一千多年前的辽国。面对虎视眈眈的欲夺权的皇族重臣们,肖绰用自己的智慧和女人的魅力保住了儿子的天下。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得以巩固下来。
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
肖太后的儿子辽圣宗不但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汉文化修养也很高,史称“道、佛二教,皆洞彻其宗旨”
1009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
开泰九年(1020年),世称释迦摩尼转世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的“家族封地”建成了一座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咸煕寺就是现在位于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的奉国寺。
奉国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辽金元时期是奉国寺的鼎盛时期,到明清时期仅存大雄宝殿,清代续建六角钟亭、四角碑亭、无量殿、牌坊、小山门和西宫禅院。奉国寺是中国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奉国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大雄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大雄殿筑于高 3 米的台基之上,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长 48.2 米,进深五间,宽 25.13 米,高达 21 米,建筑面积 1829 平方米,是佛教顶级建筑,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原汁原味的辽代塑像,由东至西依次为迦叶佛(贵人佛、成就佛)、拘留孙佛(平安佛)、尸弃佛(健康佛)、毗婆尸佛(兴业腾达佛、智慧佛)、毗舍浮佛(招运佛、发财佛)、拘那含牟尼佛(光明佛)、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七佛皆端坐于须弥座上,通高 9 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达 9.5 米。传说她是肖太后的化身。如此看还真的有道理。如有缘亲见,我一定会虔诚地拜她。
大雄殿“过去七佛”并列一堂,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中,是佛教界独一无二的。每尊佛前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相对而立。高 2.5 米,共 14 尊。诸菩萨或仰或俯,或斜立或平视,两足踏莲花一朵。宝相庄严,栩栩如生。
佛坛东西两端,对塑天王像一尊,高 3.5 米,拄杵昂首,刚劲威武。更为神奇的是在毗婆尸佛背后供有明代所塑的倒坐观音,塑像保留着唐朝以前男像观音的风韵。
虽然未亲见奉国寺大雄殿,但从图片和文字就已感受到它的高大壮阔。面对视野中巨人一样的佛像群,人们就像蝼蚁一样渺小,敬畏心自然生成。金灭辽毁其寺却不敢动大佛;元纵横欧亚大陆,毁寺无数也不敢动大佛。世人传说供奉“过去七佛”的奉国寺大雄殿经历地震火灾战争等五次劫难却存留千年到今世,真是奇迹啊!
无梁殿偏居西南,大雄殿端坐东北,地理上遥不可及,却因为时代相近,有了相通之处。同样体积庞大,同样历经千年天灾人祸而幸存。信众说是佛主庇佑,世人言巧合而已。不论怎样,我都希望它们永世安好,继续它们未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