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麦:“妈妈你在干嘛”?
妈妈:“在看书、学习、思考啊。”
乔麦:“为什么要学习?”
妈妈:“不学习会变傻,书里有好多好东西。”
乔麦:“妈妈我也不要变傻,这是‘好又多的好’,这个是‘弟弟的弟’……”
妈妈:“不错,认识汉字小朋友了?不过这个是‘弟弟的弟’的同音好朋友‘第几页的第’。”
乔麦:眼睛盯着这个“新朋友汉字”,手手做出拿东西往嘴里吃东西的动作。
妈妈:“麦麦,你又把一个新朋友吃肚子里啦?”
乔麦:“妈咪,是吃进脑子里,我不要变傻,嘿嘿。”
身后传来“嘶嘶”的声音,妈妈、麦宝转头看去:
乔麦:“小弟弟,书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吃的……”
乔荞:“啊,啊,吃,吃……”
曾几何时,我无数次的思考如何给孩子更健全的人格?做了很多尝试,都没有画龙点睛的感觉。直到有一次在HRPC分场的课间突然有了一种似乎更可行的指点。
鞠洁老师:“想让周围人都好,首先得自己好,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于是乎,我在丰繁的工作与家庭间隙,尝试拿起书本;在微圈与游戏之间,品思微课;在坚持母乳的同时,行走游学……渐渐的发现,没有什么不可能。生活更加紧凑;与想要的自己越来越近;周围的七七八八也越来越整齐。现在看来,小家伙们也被我“影响”的对书和知识的海洋有了初步的感觉。原来影响力可以克隆,正能量的copy会改变命运。
世事沧桑,我们只是时间某个节点的乌合之众。但反观“乌合之众”也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承了文明之光,蚁步蹒跚地推进了人类进步。“不以善小而不为”,用爱作为原动力去感动生活。
也许我们面对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我们可以让阳光时时照耀心里,用体验去走向“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喜欢《颂2》里赵医生的一句话:“当你读过的书比你的身高还高时,你就看起来有点文化了。”虽然妈妈只是一个螺丝钉,但时不时拿起书的行为已经有了初步的克隆给宝贝。
乔麦:“妈咪,‘曰仁义,礼智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此五常,不容紊’?”
妈妈:“嗯,麦麦这个问题提的有水平,‘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五常‘,他告诉我们做一个好孩子的基础是:仁爱、正义、礼节、智慧和守信,麦麦在这几点上会做的比熊二更好,是不?”
乔麦:“妈妈,我肯定比熊二做的好,我像熊大一样会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