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楼下开了个叫彩食坊的蔬果小超市,刚开张的时候我去买东西,发现用微信支付时手机上显示的收款方叫寂寞的白菜梆子——心想老板咋叫这么一个苦兮兮的名字,这生意还能好么?
后来陆续买了几次,收款方还是寂寞的白菜梆子,看看里面就一两个顾客,店员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心想这超市得倒。做生意嘛,得热闹,有人气,才能赚到钱。前两天散完步经过彩食坊,发现还开着呢好奇地就进去了,买了个哈密瓜微信支付时,寂寞的白菜梆子终于变成了“必客多。”
一问,换老板了。“必客多”大俗名儿但是接地气啊,小超市明显比以前热闹,客人也比以前多了。
02.
这事儿让我想到有朋友跟我说他的一个大学同学,向有鸿鹄之志,现状虽不如意,但对未来很有信心的一人,每天早上爬起来就给自己打气。但他有一同屋,爱放许美静的歌。许美静十多年前就淡出了,她有严重的忧随症,歌声很美,但真的很寂寞,什么《铁窗》啊《城里的月光》或者《都市夜归人》之类,越听越凉的那种。这边人早上起床后磨拳擦掌的给自己打鸡血,那边人却给你放血。哎,一首一首的许美静听下去,说那颗热乎乎的豪情万丈的心就跟烧完的灰烬般慢慢地冷了下去。
打鸡血使人乐观和自信,我觉得很重要。但是给自己打鸡血的时候,须提防身边的人给你放血。我生完豆豆有两年左右处于人生低谷,当时苦闷无处发泄,只要逮着机会就给好友释放负能量,可怜见的不知道给她放了多少血,估计得用桶来装吧。非常感谢成为豆妈之后对我不离不弃的闺中密友们,如果不是她们毫无怨言地充当我的垃圾桶,估计我早挂了。
03.
最近因为写剧,处于充血自嗨状态。眼看七月份豆豆就要放假了,我很想赶在他放暑假前将手里的东西写完,便选定了豆豆送给我的陶瓷戒指做为幸运物。我感觉戴上孩子送的礼物写字,不仅会拥有速度与激情,还将自内而外生出力量,而上天也会赐我恩典。
我甚至还订了时令花束,它使我的心情一直保持在很好的状态。每天打开电脑,准备敲键盘的时候,我就会郑重其事地戴上这个戒指,并在有着翡翠光泽的戒面上轻轻地亲一下,仿佛是亲着小豆豆的脸蛋一样,觉得有无限安慰,仿佛肩生双翅,还别说,真有强大的暗示作用。
04.
其实正常状态下人是不需要打鸡血的。但人逢战场职场情场名利场生死场哪怕什么场都不是,只是像我一样对年龄过敏呢,自古人性脆弱命运多舛您不来一针么?
有次去超市买菜,收银台的小姑娘一口一个阿姨,听得偶实在承受不起,便毫不客气地说:“请你别叫我阿姨!”
“那叫您什么呀?叫大姐吗?”小姑娘涂银色眼影,一脸的不屑。
“不用叫,给我结账!”
我一点儿也不掩饰内心的反感。我正看着光阴漫过以前,就像洪水卷过堤岸,触目荒凉。请不要叫我阿姨,陌生人,请善意理解你的同性。
05.
我不太明白中国的女性为什么会被精确地划分出年龄段,并且有那么多的称谓:7岁称髫年;12岁叫金钗;13是豆蔻;15岁称及笄; 16唤做碧玉年华,又称破瓜;20称桃李年华;出嫁时称梅之年;没嫁之前叫待字,现在叫得更难听,直接说人老姑娘,或者叫剩女。嫁了人之后就是大姐,阿姨,大妈,老太婆......这些称谓实话说除了人为加深女性的焦虑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另外什么“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我们的习俗总是很多的规矩和框框,时刻提醒你年龄到了,你该着急,你不该越位......这种文化包含了太多的负能量,它消蚀你的激情,打击你的自信,并让你在恪守规则中逐渐奴性化。
欧美对女性的称谓相比之下简单得多,要不miss,要不madam。开放和善意的文化习俗尊重人的隐私,它鼓励女人拥有自信,并用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也就是说,它会给你打鸡血,打鸡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