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口口声声自己活在痛苦之中,倍受折磨!那么,谁又比谁好过多少呢?我们这一生,到底要为同一个人流多少眼泪才算够?
嗯,这其实是一篇读后感,书名《躺下去会舒服点》,作者曹寇!其实我规定自己每周读完一本书并且写一篇读后感,然而我只执行了两周。第三本在读的就是这本曹寇的《躺下去会舒服点》,不过读到一半就大年三十了,于是这书就一直被冷落在书桌上。
也是在读这本书期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不过就是千篇一律的狗血剧情,谁谁谁出轨了的问题。两个人闹的死去活来,哭爹喊娘,就是不肯离婚。于是我也按大众猜想的那样夜夜酒吧,我不喝醉,因为我觉得喝醉很没意思。我去酒吧也只是因为没意思,我觉得没什么是有意思的了。回到家两个人依然是鸡飞狗跳的,我说这两人,到底是想怎么样呢?就那么点破事儿,从我还不记事开始就闹,出轨这种事本来就是有一次就有第二次的,狗还改不了吃屎呢!你说孩子都这么大了,他出轨一次你闹一次,有意思么?都叫着说和对方过得痛苦,那你倒是离啊,各奔东西啊,把孩子夹在中间,都只会跟孩子抱怨对方,互泼脏水,有半点意思吗?你们是想让孩子怎么样,帮谁?你俩闹完了睡一觉,没事了,孩子呢?滚蛋啊?
好了,这种破事说多了也没意思,借用曹寇的文章为这屁事结个尾,书里有一节《本命年》,我特别喜欢这一节,对啊,是命,王奎认识小高是命,小高喜欢王奎也是命,家庭破烂不堪,恶心吧啦也是命,是我的命。我也不再为他们那些破事哭了,我觉得我为他们流的泪已经够多了,我的眼泪应该留给很多不一样的人!真的,我不哭了,不恨了,不怨了,真的,我想放过别人,也饶了自己。真的!
“和这样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儿相比,赵清河的父亲显得更加黑暗和衰老。”出自章节《赵清河》。年轻使得衰老更衰老,衰老使得年轻更年轻!无论是从这一节来看,还是从整本书来看,曹寇的文字都总是一针见血的。曹寇说他非常乐意用这本作品集来说明他是个写小说的,而不是个讲故事的。那赵清河,王奎,张亮以及书中的“我”就都是他小说的人物了。让我对曹寇作个揖,他的小说人物是那么真实,那么贴切,心理活动也和现实生活里我们憋屈在心里没说出来的一样。呃,扯远了,回到年轻和衰老的问题上来。我想谈的其实是我的爷爷和我的侄女,爷爷快九十了,卧病在床,侄女未满一岁,一老一少。我时常回老家探望爷爷,但更多的时候我都在逗小侄女玩。看着他们我只能不停的责怪自己太贪心,既想要新欢,又舍不得旧爱。新欢源源不断的来,旧爱不死不老的陪着你,这世界哪有那么好的事儿?神话里?
是的,这本书我从2015年一直看到2016年,终于在2016年2月27号的时候把它看完了。说实话,书里具体讲了些什么故事,我已经忘了。只记得每一则小说里都会有一个“我”,而这个“我”在小说里基本没说过什么话,有过什么动作,似乎“我”一直是个旁观者,而“我”其实又参与其中。好吧,这是作者的写作习惯或是别的什么,我不清楚,只是这样的风格我还是很喜欢的,生活不也是这样么?我们总是参与其中,却又好似旁观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则小说里的“我”,都是大龄单身男,我看书时总喜欢把人物联想为作者,觉得这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作者身上的,觉得故事里的“我”就是作者本人。于是我查询了很多作者的资料,事实证明,“我”就是“我”,不是作者也不是别人。这本书我读的迷迷糊糊,一开始我以为是本小说,分章节来排序的,后来发现不是。到现在整本书读完了,我依然不清楚故事里多次提到的“张亮”“王奎”“小高”“我”到底是不是就只是他们?故事是不是都发生在她们身上?还是作者只是喜欢用这样名字为代号来讲述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故事呢?这真叫人伤透脑筋呐!
这本书读完了,我家那些破事也不知道能不能算完了?我觉得应该完了吧,看电视上的连续剧经常都是某主角离开生活很久的地方开始新生活,然后就大结局了。刚好,现在也有人离开去开始新生活了,嗯,这场我作为配角参与演出了那么那么多年的肥皂剧终于大结局了,真好!说来也怪了,我最近几晚上做梦都是梦到小时候的事,我梦见小时候那个不大不小的篮球场,我们在篮球场边的野生番石榴(我们叫胶桃,比超市里卖的番石榴小,最大也就鸡蛋那么大)树上摘番石榴,我们都在仔细的找蛋黄色的,因为蛋黄色的(熟了,但不是很熟)是最好吃的,还有我们起个大早去芒果树下捡熟了夜里自己掉下来的芒果。还有很多很多跳来跳去形容不清楚的情节,总之都是小时候的。小时候还真幸福呐,有空真该拉着小时候的玩伴一起回那地方去看看呢!你是不是也经常梦到小时候的那些事呢?梦梦就好,回不去了,我们的故事还一直在发生着呢?电视剧完了就大结局,一本书完了也就是完了,可是人呐,就只有死了,才能算完。才大结局。
好了,由这本书引发的感想就到这里了。我要躺下了,因为躺下去会舒服点。你说什么?不要蜷缩着右侧趟?不,这样趟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