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粽子又是端午的符号,我也准备在家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包粽子。

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这个就是还长在土里的用来包粽子的植物,远观种植物有点像玉米,但是它不结玉米,只长叶。

我可是翻墙越岭拍来的。

包粽子第一步:采摘或者购买粽叶,目前市场上卖的粽叶有新鲜的,也有干粽叶。新鲜的粽叶有一股淡淡的甘香味,它的特点是价格比较贵,供需时间很短,而且经常短缺,买回家之后马上要使用。干货粽叶的特点是:价格公道,能解决人们的供需需求,能灵活处理包粽子的时间。

粽叶买回家之后要进行清洗,蒸煮,修剪、除去残破不良等,再将其放好备用。

第二步是:准备粽子的原材料,一般南方粽子是咸口味的居多。原材料一般有:糯米,绿豆米‘鲜猪肉,肥瘦各半,咸鸭蛋等。这几种是常用原材料,其它则根据个人口味另行斟酌。

糯米先要用水浸泡、洗净、沥干备用;绿豆米洗干净沥干备用;猪肉用各种调味品腌制好,最好入冰箱冷藏1-2时更能入味,咸鸭蛋煮熟对半切开来备用。

第三步;净手,准备包粽子啦!我包的是长形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取两片粽叶交叉连接,进行打折转弯,使其形成一个U型。然后依次先放入一层糯米,一层绿豆米,猪肉再面铺糯米,好上再衔接两片粽叶,将其包实,用包粽子的植物藤皮将整条粽子缠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第四步: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蒸煮,约3时熟。

为了清楚的讲解我刚才的操作手法:我拍一张图给大家看看,再结合自己练习一下,应该就会了:

这是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哦

好了:大家瞧瞧这是我包的粽子,样子不是很好看啊。味道真的很不错哦!

这个长型的是我包的


今天学习完了笑来老师的文章,试着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来教一遍,看来教还真的挺难的。不过没关系,这样子过了一遍之后,我自己倒是对包粽子的程序更清晰了。

下面讲点有关粽子的知识吧!

这个端午的端是开始的意思,端午节到了,就意味着夏季就真正的开始了。

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我们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真是这样吗?

端午和屈原联系起来是六朝以后的事。传说屈原是在端午这天投的汨罗江,因此这一天也就成了祭祀屈原的日子。原本楚越地区的风俗是端午节祭祀水神,后文人士大夫有感于地位的沦落,政事的衰败,把忧国忧民之情寄托在屈原身上。慢慢祭祀水神的意味越来越淡了,变成了纪念爱国诗人了。其实吴越地区端午节祭祀的对象原本很多,比如伍子胥、越王勾践、因为这些人的人格魅力不足都远不如屈原,最终被屈原所代替。(以上资料参考吃货学院的文献,本人未经查证)

各地的粽子口味千差万别,一般来说,北方的粽子口味是甜的,南方的粽子口味是咸的。

我今天包的粽子,里面就包了一块肥肉,油已经融化进糯米了,香润无比。

看完我今天的包粽子,是不是也有点想自己动手试试的欲望啊。

祝:端午快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