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逼着你去奉献

父亲生病住院,无人陪伴,老伴忙于工作,儿子忙于工作,老父亲躺在病床中盯着输液的水滴计算着时间。

让老父亲难过的不是陪伴,也不是关心,而是儿子的电话。

“喂,爸,好些没。”

“好多了。”

……

“你还是得自己有点钱,光靠我,我还有一家人,”

老父亲挂断了电话,从来没有如此认识到儿子,这还是头一次。

我老爱说任何事情需要从情绪真理去思考。

对于儿子来说,父亲生病就意味着钱,自己需要掏钱。

(情绪真理的定义是:我们所有人都在使用方法,需求来解决自身因现实因素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目的是为了平静地生存下去。)

而其中负面情绪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存,解决生存需要钱。

而对于儿子来说,甚至是大部分人来说,生存是最重要的,所以钱是最重要的。

父亲生病,对于儿子来说,这个负面情绪并没有他的生存更大,所以钱是大于父亲生病的。

而就父亲来说,生病成了他最大的负面情绪,已经大于了生存,因为病不好,谈不上生存了。

其中就会有一个矛盾,这个状况下,父亲最在意病魔,儿子最在意钱。

所以儿子不愿意拿钱出来,父亲需要儿子拿钱出来。

有人以前说过,儿女那有那么好当的。

她的意思是父母的生老病死是自己的责任,到时候不可能不管。

可是就像这对父子一样,如今老是有很多同样的情况发生。

儿子有了自己的家人,生存压力巨大,需要钱,特别需要钱。

父亲的突然生病,令儿子无法拿出更多的钱来解决父亲的病魔。

但这样会令父亲心寒意冷,自己辛苦一辈子,为的是什么呢?

生儿育女,不就是为了自己老了可以有人养,病了有人陪护吗?

这就类似于所谓的道德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逼着我们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增加自己的压力去帮助别人。

从本质上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哪怕是对于家人。

在面对金钱,自己生存问题和家人生存问题产生矛盾的时候,任何人都会选择自己,选择自己的利益。

但父母不是,父母是将任何利益和自我利益放在孩子之后的。

从古至今,人们就清楚,无私奉献的只有自己的母亲,只是我们听过,但是没有去领会其中的深意。

不知道父母那辈人之后,我们以及我们今后的子女能否做到无私奉献,即便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恐怕不再那么的简单。

道德是逼着你去奉献自己的,自私似乎更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不免有些可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