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了演讲者的第二种重要工具:叙述,即讲故事的四个要素,今天分享第三种重要工具:解释——如何解释艰涩的概念。
为什么需要解释呢?
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并不是所有人了解所有领域的所有内容,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如果按照这个领域的定义去讲给别人听,可能对方会皱起眉头想:这都是什么东东?
比如,在本章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知识的诅咒”,如果我直接说:需要解释的原因就是知识的诅咒,之前接触过人的可能会听得懂,没有接触过的就很惘然。
所以我就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经济学家罗宾·霍格思(Robin Hogarth)把“认知偏见”称为“知识的诅咒”,简单来说,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它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本能地以为他们也应该知道,然而有时候因为信息不对等,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就好像知识“诅咒”了我们,互相说不通。
如果这样你还是不明白的话,别着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大家有没有玩过或者看过“你做我猜”之类的游戏?就是一个人看着给出的词来做动作表演,另一个人猜他所表演的是什么;
有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表演的那个人觉得他表演的非常清楚了,他觉得对方应该能猜出来,可是猜的人抓耳挠腮也猜不出来。
为什么呢?因为表演的人本能地认为他知道的东西对方也应该知道,可实际上对方不知道,中间是有一个信息差的。
这样,这个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那么如何解释会让听众更好地吸收或者接受呢?
有以下五个要点:
1. 从听者的角度出发;
这一步就是要考虑你认为观众知道什么,不要开门见山地抛出这次主题相关的专业术语,这样一开始就会倒胃口,听不进去;
2.点燃好奇心;
这一步呢就是要建立期待,让他们对所讲的内容产生好奇,有想听下去的欲望,那就需要带给他们一些新出人意料的东西来填补他们的知识缺口,如果是家喻户晓的,都已经清楚了,就不会产生渴望;
3.逐一介绍概念;
接下来如果要介绍重要概念,首先要介绍这个重要概念的主要依据,一环扣一环,每环解释清楚;
4.使用暗喻;
暗喻是什么呢?就是比喻的一种,但是不用“像”、“如”等词,而用“是”、“就是”这样的词;
比如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和花朵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他们都很有朝气,有活力,生命力旺盛。这就是一种暗喻。
总结一下,就是用一种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比喻一些专业术语,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来理解这个概念。
5.使用例子;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像我们平时都会用,说到一个点的时候,为了让这个点更加清楚明确,会举个例子来说明。
总结一下,解释就是说白话,让大家都可以听得懂,但也不能太简单,要有一些新的东西来填补知识空缺,引起观众的好奇心,牵着他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