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duō),乃蒸,乃舂,乃复以火干之,则又棨(qǐ)、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
江泳解读:
制造饼茶的工具:如果正值初春寒食节的时候(清明前),在野外山寺茶园中,大家采摘完茶叶后,随即蒸、捣……再用火烤干,那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种工具都可以省略了。
本篇开始解读第9篇茶之略,主要是一些制茶、饮茶的变通事项。
什么是棨、朴、焙、贯、相、穿、育呢?这个要结合二之具来看。在第二章,陆羽系统的介绍了19种制茶的工具,分别是:
采茶:籝
蒸茶:灶、釜、甑、榖木枝
捣茶:杵、臼、碓
拍茶:规、承、襜
晾茶:芘莉
焙茶:棨、扑、焙、贯、棚
穿茶:穿
封茶:育
这19种工具里,后面7种即是棨、朴、焙、贯、相、穿、育,这7个工具分别是起什么作用的呢?
棨,也叫锥刀,主要是用来给茶饼扎孔。
扑,也叫鞭,用来穿过茶饼,将茶串起来便于运输。
焙,就是围起来烘烤茶。
贯,用竹子做的,长二尺五寸,用来将茶串起来方便烘焙。
棚,就是烘焙时存放茶的工具。
穿,则是茶的计数工具。用绳索竹篾等将茶串在一起,叫一穿茶。各地单位数量不同用的材料也有区别,江东、淮南地方用竹篾制成的,巴山峡川则是用构树皮做的。
育,则是茶的封藏工具。有二个作用,一个是梅雨时节用来除湿保存茶叶,一个也是用来复烘的工具。(各种工具功能详细解读见前面二之具解读内容)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七个工具对应了七件事,这七件事主要的作用是烘焙茶、运输茶、封存茶。而在‘方春禁火之时’,也就是清明前寒食节的时候,“野寺山园”之地,现场采摘现场就制作了,直接就地采摘、蒸捣、拍实,然后用火烤干,省略了后面的干燥封藏运输的制作过程。为什么省略掉后面的过程?笔者认为是为了节约时间,春茶要抢鲜,采摘制作好直接用火烤干,而不是烘焙干封藏好,烤干后就可以喝了,随性自在。
侧面也说明,制茶之法因地制宜,以实用为主,不是都循规蹈矩,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