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有水绘,居者一夫妻。南通如皋有座水绘园,嘉兴海盐据说有座水绘阁,水绘阁不曾登临,倒是水绘园曾有缘一识。蹊跷的是,这两地都有过冒辟疆与董小宛的居住身影。
冒与董,一如钱谦益与柳如是。同一圈子的人,同样是风流才子,同样是一代名妓。在文史故事中对冒辟疆有更深的印象,却是因为这个才子有和我一样的饮食爱好:喜欢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食品。所以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如皋,我很兴奋地一定要安排去看看水绘园,膜拜一下才子佳人的栖隐处。
万历在276年的大明王朝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也是大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建于万历年间的水绘园,个中世故也顺应了由辉煌转寥落的趋向。走进水绘园,无论是先人遗物,还是后世的扩建与再现,均能感受到后人要追寻的历史痕迹。水绘园旧址上曾是水绘庵,这有冒辟疆手书匾额“水绘庵”为证。其实,今天所见的建筑,大都已不是原来的建筑,现存的主体建筑主要是水明楼、隐玉斋和雨香庵。而这三者,水明楼是如皋盐商汪之珩父子因敬仰冒辟疆而在旧址上修建的,为乾隆年间的如皋县令何廷模取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而得名;隐玉斋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就读处,后其三弟曾肇留名“隐玉斋”以纪之,如今的隐玉斋应该是一侧重建的;雨香庵旧时为庙庵,是清朝有人在原隐玉斋故址上重建的一座古建筑。水绘园留给后人的已可是可非,包括书图记载里亦是如此。“词坛三绝”之一的陈维崧曾寓居十多年,其在《水绘庵记》中记载:“水绘之义,‘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坱轧掩映,若绘画然。”读之,感觉虚实结合的形容,实者水会其中,缘者皆来;虚者景致如绘,引人入胜。在敞厅左右墙壁上,有两幅古《水绘园图》,其一是“海上四大家”之一的吴湖帆所绘。如果说吴图有更多的艺术想象,那另一幅沈复所绘的则多了写实成分,他也曾寓居水绘园多年,至今让人手不释卷的忆语体散文《浮生六记》就是模仿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而生。无论两者图中景物风貌与原本是否一致,至少也能让人在大技之下感受曾经的水绘靓景。
水绘园能引人关注,除了风景、文才,当然不能绕过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江苏游赏园林,当数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但水绘园里因为有“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和“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其他园林都好像逊色了一层。冒董故事基本是符合“才子佳人”式的传说,历经磨练走在一起,幸运的是彼此情投意合、才气互仰,而且董小宛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融入冒家,如鱼得水。不幸的是才色双绝的董小宛在走下坡路的冒家九年后,仙逝过早,短了传奇。在雨香庵的得全堂里,有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挂像,一人垂垂老者,一人俏丽佳人,两者容貌的冲突很强烈。同行的朋友忿忿不平:这不是老牛吃嫩草嘛!其实不然,冒与董相差九岁,这在妻妾同存的古代,还是正常合理的。冒董的爱情故事一开始如果还有风流才子仰慕才色双绝的秦淮歌妓的因素,那在嫁入冒家之后,董小宛把琐碎的生活经营得别致富有情趣,逃难途中、冒辟疆患病时候能共同进退,与家中他人又能周旋妥当,已然是虽为妾实则妻的名分与职责。生活中的董小宛,还是个厨房高手,现今的走油肉,又称“董肉”,以及如皋董糖,传说均出之董小宛之手。如今戏说女人要管住一个男人,首先要吊住他的胃,看来在冒董故事里也是有印证的。冒辟疆是几世修来枕边人,在董病逝后,连他自己也感叹一生的清福在董相伴的九年中享尽。
信步入水绘园,水明楼是个参观焦点。这座画舫式建筑的前轩存有董小宛用过的古琴台,粘土烧制,中空有音响之效。如今睹物思人,不禁感叹连连。琴棋书画是古代才女的必备技艺,董小宛留存于世的一首《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处时时弄好音。”其中就反映了董小宛对琴的擅长与爱好。在水明楼最可圈可点的应该是竹照,用四块纯红木采用镂雕方法雕刻而成,据说当年工匠耗时1000多个工日才完成,刀工细腻,形象逼真。驻足水明楼环视周围,亭台水阁,花墙烟柳,回廊通幽,曲水连景,无不显示着汪氏父子的构园艺术。遥想当年枕烟亭中,冒辟疆与文人唱和、结复社议朝政,又有董小宛焚香抚琴、伺茶添点,义愤之日、逍遥之时也。
水绘园,以水为贵,以园为缘,给昔日主角创造了演绎人生、留下故事的舞台,我们羡慕主角气节与逸乐兼得的人生,更为他们选择一种退隐生活、让内心放下至绝佳归处而鼓掌。尽管,这其中还有作为前朝遗民而令人难以细味的无奈与悲伤。
(笔者于2012年10月中旬游览如皋水绘园)
2014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