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本纪总共二十五卷,记载了从努尔哈赤至溥仪12位皇帝。
乾隆以前的帝王记述较为简略,这一点比较蹊跷。清史和历代不同,清史是由清朝遗老撰写,自己家前期的历史为什么也记不清呢。嘉庆以后较为详细,嘉庆之后国事也日趋艰难。
《清史稿》文笔不够秀丽,文学水平一般,本纪二十五卷记载得像流水账,略显枯燥。
《清史稿》的撰写比 《明史》有着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明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清史是明朝遗老写的,《清史稿》本应客观公正,但是并没有做到“不虚美、不隐恶”,着实让人失望。《本纪》对帝王粉饰较多,开国之杀戮、劣迹轻描淡写。清朝之败绩淡化处理,胜绩描写较多。尤其鸦片战争之后,丧权辱国的种种,都是模糊处理,没有着实记载。
不过,清朝的帝王确实勤政,大概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与生俱来的危机感,逼着他们如此吧。
乾隆一朝,遭遇的天灾较多,《清史稿》屡有记载水灾、蝗灾等等。我家乡本来是鱼米之乡,清高宗本纪屡有记载“水灾”,不下数十次,我读了清史稿大吃一惊,原来两百年前,家乡父老度日很是艰难啊。这或许是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之一吧,关于这一点,我的后续历史经济系列文章会详细论述。
总之,《清史稿》的史学价值并没有达时代的期望,史学界也只好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