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父母外她是唯一一个对我尽心尽力,凡事有求必应的人,她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一昧地将别人的感官体验放在首位,自己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也不会表现出些许不满,总是挂着看着都累的笑容,背着好多书包捧着本跟在后面。
在平时的相处里,她常常都把主动权交给有选择困难症的我,随便哪个答复她都会频频点头并以飞快的速度买好递过来,转账时她总是惊诧地摆摆手说不急不急,她面露紧张,浑身绷紧。我执意要现在转,她点点头后追着问我有没有让我觉得很不舒服?逆着我的想法来是不是很不礼貌?我叼着糖满腹疑惑地打量她。
因为她性格软的缘故有很多认识的人都会三番五次地来借钱,她家庭条件挺优越的,但借出去的钱每当我问起时她都说不着急不着急,临近毕业时我担心会联系不到他们就催促她赶紧把钱要回来,她却畏畏缩缩地说不要也没事。
我一度以为她只是性格是这样的,直到接触了讨好型人格后,明显特征都在她身上对上号时我才慢慢理解到她的难处,这样在乎别人感受的人自己心里得憋着多少心酸啊。
讨好型人格的人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待别人的那份好很难在自己身上落实。就比如我这位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同学,在我的印象里她永远带饭最多,捎东西最多,永远跟在谈笑甚欢的人群身后默默提着零食,身影卑微落寞。
我曾和她说起过这件事,她却慌忙向我不停道歉还问我是不是因为她这样做让我很烦恼?我则心平气和地告诉她,这样无限制地对别人好暂且不说,但你也要坚定自己的主见,她笑着松口气冲我点点头。虽然爽快地答应下来,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到现在她还是老样子。
在生活里有很多这样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的人。
无时无刻地保留很多呼之欲出的想法,也许在他们眼里别人永远是高高在上的造物主,自己只是沧海一粟里最不起眼的一粒沙。
对别人好本没有错,但就此放弃对自己的关心是不可取的,别人可以成为你重要的存在,但你自己永远是你最不可缺少的。
有话就适当说出来,没有人能遏制你发言的权利,当然如果场合适当措辞得当的话,说不定有人还会为你喝彩。别让别人的一举一动变成牵扯你心脏的丝线,你可以去在意,但不要超出最基本的界限,点到为止就好,别人都没那么在意转头就忘了,你为什么还要用那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去杞人忧天呢?
保持自己的主见,凡事不要随意迁就别人,不想做就说出来,这是你可以去实现的,更不要因为不想关系破裂而让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忍气吞声,这样的关系不要也罢。别让别人指手画脚你的人生,你的人生你作主,总是一如反顾地以讨好别人为目的的生活枯燥无味。你为什么不去尝试为自己而活呢?每件事都能随着自己的意愿去决定,不再依靠别人的眼神而约束自己,让原本敞亮的生活萎缩的角落里。
独一份的好要记得留给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