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人的颜色是一首诗: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是暮春的色彩;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是落日的色彩;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是遇见的色彩;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是中国人一饭一蔬的色彩......
然而,最近我发现,中国人的色彩不只是在诗里,还在生活里,在一家隐藏在山里的陶艺工作室里,大自然是它的装点色,这里有月牙色的杯子、山青色的酒盏、米浆白的盖碗、青青白白的梅瓶、草木灰的罐子、葵口的花盘……
这家陶艺室叫“隐山堂”,堂主罗涛,只做自然里的杯杯盘盘,只贩卖大自然的春夏秋冬。
图1|博山茶馆 ©
【山青花欲燃】
第一只是山青色的酒盏。
山青,是山峦的颜色,层层叠叠的山峰,从远处吹来,吹成了一片低调的青荷,在凉风下娇羞地低头,如目倾心。
用它装上山楂,我想到的是“山青花欲燃”;装上酸梅汤,是夏天最爱的味道;装上一碗莲子,便是夏日最清逸的样子。
【一地白月光】
月牙色的杯盘,装的是月牙的光芒,安稳、冷静和微微的温度。
记得《背影》里,父亲爬过月台,买几个橘子给出远门的儿子,月台上他说:“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是家人给的安定,亦是人心里最坚定的白月光。
月牙白有一种安定感,它指向有家人的地方,指向归途的方向。
【欲说还休的幽兰】
玉兰杯,红尘外一朵自顾自盛开的玉兰。
她说:那年,家里种的兰花开了,是与往日不同的色彩,欲说还休的红,朦朦胧胧,我便调试新釉,做了一只杯子,就叫“兰红”。
许巍唱:“空谷绝响,至今谁还在倾听。”只有一朵兰红,扬扬其香。
【旧时光的味道】
米浆在一饭一蔬里,宣纸在一笔一纸间,都是中国最柔软最诗意的色彩。
她说,只因为喜欢旧书的纸质感,喜欢老宣纸制作时竹子留下的痕迹,喜欢制作过程中手中的温度,便就有了米浆感的白。
那时,那人的温度和记忆,来到米浆的杯盘里,就有了一种旧时光的味道。
【大自然留下的色彩】
草木灰,是光听名字就令人心动的颜色。它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大自然悄悄留在上面的色彩,低调、细致又踏实,有一种柔柔的治愈的美。
自然总是让人感到幸福和雀跃的, 留住草木葱郁之色,就是留住生活最真的色彩。
关于大自然,罗涛说:“抱歉大山,我们又来索取了。你拥有珍贵的宝藏,而我们却在误解中,一无所知。”人们总喜欢流连繁华之色,忽略眼中的色彩,殊不知繁华之外的自然色,才是真正的倾国倾城。
目之所遇之处,便是中国的美色,如果把它们装进杯杯盘盘里,又是中国人的一饮一食。
尽己之性,才能尽物之性
喜欢隐山堂的朋友,除了喜欢那里的中国美色,还喜欢它那句slogan“隐山造物,平常日子”。他们的陶器,是他们的生活写照。
但是对于罗涛来说,“平常”二字,得来不易。
在隐山堂之前,他们开的是一家专门代理其他品牌的店。她说,在那几年,一直在做别人的东西,美则美矣,但终究与自己心中理想的茶器有一步之遥。
而越做越离自己心中的“理想”越远,于是渐渐地回到自身,想想自己喝茶是为了什么,做陶又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顺自己的心做一只自己喜欢的茶杯吗?
认清之后,她关掉了原来的门店,开了隐山堂。在这里她只设计自己喜欢的杯子。她说:自己有一个要把柜子里的茶叶都装在好看的罐子里的梦想,然后就做了很多罐子。
她梦想成真了,她的作品是她的表达,生活的表达,自然的表达。
图|博山茶馆 ©
《中庸》里有句话:尽己之性,才能尽物之性。诚心诚意地听从内心,才能够表达自己,表达生活,而理想的器物,一定属于平常的生活,一定真实而自然。
抛开外界的束缚,为己所需而创作,安排好了也就能好好做陶。就像她说:“自己的生活哲学清楚了才能安心做东西。 ”而安排好了生活,才能在嘈杂和匆忙中平静地前行。
也许我们都无法像她那样,走进山林,侣鱼虾而友麋鹿,但我们同样可以真诚地爱自己,真实而自然地生活。
无论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有多小,无论是在烦嚣还是困惑中,只要是心中所爱,那便始终如一地维持自己的兴趣,用心用力,大胆前行。
我相信这是每个人在一生多变的命运中,真正拥有的东西,也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在自己的田园看尽山川晴空。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微博「隐山造物」授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