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
2021年6月17日9:22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当时在线观看了发射过程,激动自豪。看到发射成功,由衷地感到高兴。很多年不太关注航天了,不过以前也没太深入关注。
那几天热搜新闻很多,无意中微博上有人分享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个人传记中记录的《太空一日》的文章。
网友们都感叹航天英雄的伟大,我也对这个很感兴趣,就从网上把书买回来,按照一页一分钟的速度,午休前、周末,大概330分钟如饥似渴地看完了整本书,对于航天英雄有了一点了解。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太空一日,在其他人看来这一天是平平无奇的一天,但当你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这一天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这一天会永载史册,永远被铭记。
说起来杨利伟只是简单地去太空待了一天,这背后是优异的身体条件、默默地努力付出、各项极限训练,还有就是国家航天系统研发的进展等多方面促成的,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本书是2009年解放军出版社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时代英雄谈人生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整体逻辑严密,共分九章,从杨利伟小时候童年,选飞成为飞行员,军校青春再到通过严苛的航天员选拔,太空一日,父亲母亲等等各方面都涉及了。内容丰富,更加能够理解航天员的不容易和他们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聚焦2003年10月15日那一天
其中一篇文章是《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就是在网上流传较多的章节,当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一般人们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都会特别敏感,因为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当时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负荷上,这个是超出杨利伟航天员平时训练的强度的。
共振让杨利伟特别痛苦,觉得五脏六腑都要碎了,而这样痛苦的感觉持续了26秒,随后慢慢减轻。在痛苦的极点时,杨利伟真的以为他要牺牲了。
看到这里泪目。
此次飞行回来后,杨利伟将这一情况详细描述记录,促进了工作人员对这一现象的了解,并通过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州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通过研究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中这一天的情况,之后进行改变或者改进的内容有100多项,并且都在神六和神七飞行中得以实现。
而这魔鬼的26秒不是杨利伟自己杜撰或者编造的,在地面的指挥大厅里,工程师们同样发现和见证了这黑暗的26秒。因为这26秒传到地面的画面是定格的,地面的大家也非常担心杨利伟的安危。
其他的奉献还有这26秒,种种都值得我们向航天员致敬。当杨利伟他们这批航天员四十多岁的时候,基本都已经是师级干部,在其他单位不说享清闲吧,至少是领导岗位,许多事情并不需要亲力亲为就会有人为你打点好,但是航天员们还在一线,训练场上每天进行各种极限训练,如少年般,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雕琢”,以期望能够再次执行飞天任务,这值得致敬!
成为航天员的58级天梯
从1998年1月5日,中国首批12名航天员组成的航天员大队成立。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用五年多时间学习航天员规定课程,其中有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七大项目共58门课。
锻造航天员的过程复杂而又精细,让人咋舌,这些也造就了航天员,有理想但不沉浸于幻想,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坚持而有效地奔着理想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