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道》读后感
很是揪心地读完了科尔森.怀特黑德写的这部《地下铁道》,以黑奴科拉出逃为主线,将这一路上的遭遇一一道来。不得不说,科尔森是位天才的作家,他用极流畅的语言,细致的描写了出逃路上的种种,抓住了读者的心,每一个读这本书的无不为科拉不向命运屈服的的性格及为此付出的代价而唏嘘。
《地下铁道》,在开始的章节介绍了科拉的祖母阿贾里被绑架,一次次的被标价出卖,从目睹同伴们离散、失去生命到在种植园没日没夜的劳作。奴隶的命运也再一次降临到了科拉的母亲梅布尔身上。在母亲逃走后,年幼的科拉为了维护小小的菜园而与布莱克的交手,倔强的性格表露无疑,而后,在维护特伦斯而遭受了肉体痛苦,也正是这一次的痛苦经历,在西泽的帮助下,科拉也象她的母亲一样,逃离了种植园。借助于“地下铁道”,科拉的逃亡可谓生死相携,有同情有色人种的白人的帮助,也有锲而不舍的猎奴者一路的紧追不放,更有同为有色人种的霍默的冷酷无情,从西泽,萨姆,马丁,到罗亚尔,到瓦伦丁,那些不顾自身生命帮助过科拉的人,多数遭受了极刑,失去了生命。科拉的自由之路是如此的漫长与揪心,即便在小说的最后,开放性的结局伴随着地下铁道手摇车泵机的上提下压,科拉似乎已经开始了另一段的历史,一段可以自己掌握命运的历史。
虽然美国的黑奴制度已废除多年,有色人种也已经得到名义上的自由平等,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仍是为那段非洲与美洲人口的绑架,贩卖,奴役,强暴甚至随意处置他们的生命而痛心,这样的一段历史如同鲜活场景般又重现于眼前,不禁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连续剧《根》。非洲黑人们远渡重洋,忍受饥饿、病症、鞭笞,失去自由,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根,我们在感叹他们命运多舛的同时,更要看到:现在的我们,身是自由身,看似我们可以一切如我们所愿般生活,但更深层次的自由-解除对思想的禁锢,监控与对信息的任意编造与封锁。科拉追求自由永不放弃的精神恰恰是这本书最想表达的。美国的有色人种,经过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至少表面上的自由已经与过去不可比拟,甚至他们还选出了第一位黑人总统,这期间的传承与进步,不是几年,是几十年,是很多人,好几代人努力的成果。每一位献身于此的人,当初是否也经历了如科拉般的痛苦,又是否经历了背叛,经历了不同人种尤其是白种人的无私帮助,当然,他们哭泣,也坚强的再次起程。或许,在他们的心目中,无论自由的目标多么遥远,不停歇的向前终会有达成目的的那一天。
我不并不认为,这条“地下铁道”一定是存在于现实中。在那个南北战争期间,各种条件似乎也并不允许修建这样一条运送黑奴的铁道。在这里,作者用这样的一条铁道将科拉的命运进行了延伸,其他各色人等的命运也全是在地下铁道沿线发生,令人佩服的是: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对场景的描写都是极精细的,读书时就如同在观看一部舞台剧,逃亡中的惊心动魄与瓦伦丁农场短暂的平静生活交织在一起,我们在困苦中也不曾失去一丝的希望。本书有着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不单是对农奴制度的鞭挞,更是对自由对将来的坚定信念。
我们在和平年代,生活富足,我们无须担心会被贩卖,会被强制劳作,似乎我们已经有着我们需要的一切了,麻木的思想也开始一点点产生了。有时,我们退了一步,以为可以得到更多,但是,现实却也让我们时而触动,并不是一定要得到所有,但至少,尽心努力,不放弃,如科拉般,即便痛苦也要走出自己的路!
201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