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 【原创】文/赫君 君有佳期
一大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转发的关于“在编老师辞职,看哭很多人”的文章,我没有哭也没有回帖,不是因为我刚好比女主早半年辞掉了“重点”大学“在编”老师的工作(加引号是为了让人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怀疑我脑袋被驴踢了),更不是因为我觉得辞职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是因为理解,所以尊重;因为懂得,所以接受。
自从2015年4月网上爆出某老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后,不自觉地也关注了一下,发现近几年体制内掀起了一股离职潮,虽然这个潮比起每天都“有人来、有人去”的世界工厂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还是倍受关注,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也许,真的是因为在这个竞争惨烈的社会里跳出已有的“安稳”去追求所谓的“自由”,还是很冒险的。胡适先生说过“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熊培云先生也说过“自由在高处”,其实,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所以,有一万个人辞职,就可能有一万个辞职的理由,尽管大致被人归为:钱少、不自由、没前途。毕竟,辞职是自己的事,怎能随波逐流?想起来,在一次小组团体分享课中,一位做律师的大姐听到我从大学辞职的事时,先是张大了嘴巴,然后脱口便问我:“世界那么大,你是不是也想去看看?”我没有解释,只是冲她微笑了一下,当时的我心里想:走自己的路,随别人说去吧,何必劳神费舌呢?
但是,今天,当看到很多人拿别人的事当标杆来对照自己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说我对辞职的理解和感受。有人辞职可能是因为爱情,有人辞职可能是因为自由,有人辞职是因为金钱,当然,还有人辞职是因为家庭、身体或是什么不能说的苦衷,你辞职前,一定要为自己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和可行的目标,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我对于工作的看法和对婚姻的看法差不多:没有感情的婚姻都是耍流氓,没有热情的工作都是瞎忙活。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委屈了你,但其实,也可能是你浪费了单位的一个名额却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好来好去,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找工作就想找对象一样,不合适还可以换,实在不行,结了婚也可以离婚,工作本不分阶层,只有适合不适合。你自己找的又何必天天去抱怨呢?有人说,我的工作就像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别傻了,人饿的时候,有鸡肋已经很不错了,可你若是早已满足了底层的生存需求和中层的社交需求,一心想要追求更高层的自我实现,那不妨果断割舍,然后努力把你的希望变成现实,而不是天天坐观别人的成功,抱怨自己的种种不如意。人,如果每天“夜里想了千万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久了,十有八九不是神经衰弱就是抑郁,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关于工作,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有工作没生活,这样的工作不要也罢。选择困难的原因要么是自己没的选,要么是因为不明确自己的核心需求,若是没的选,那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若是看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那就让心静下来,你的感受会告诉你答案。
人,最终都会走向一个确定的终点,但却在不确定的时间,所以,每一天醒来,都应该感谢自己还活着。谁也不能预知自己的未来,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未来,然后朝着自己希望的样子去努力,多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这就像是一部自己主演的时空穿越剧,我们成功地用未来的自己帮助到当下的自己去创造了奇迹。
人,不应该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生上,或是把自己糟糕的人生归结到外界环境上。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也改变不了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压抑或纵容自己的欲望,但我们可以管理自己的欲望,用本我来协调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例如,自我说:“天太冷了,我不想起床。”超我说:“我应该去上班,我不能迟到。”本我说:“虽然天很冷,但我还是能够按时起床上班,所以我觉得自己棒棒哒!”
这两年,不少人选择了“裸辞”,没有“下家”,没有“后路”,我也是其中之一。这些人大多是女的,因为女人挣钱的压力比男人小很多,但看孩儿的压力比男人大很多,所以,回归家庭,像古代女子一样做个贤妻良母,过相夫教子的生活。其实,我并没有那么贤淑,也没有那么具有牺牲精神,我的离职更多的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有太多好奇,想要更新一下自己的知识系统,多学习一些新技能,多体会几种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当然,顺便也想多陪陪孩子。所以,我没有理由让另一半负责赚钱养家,自己负责琴棋书画诗酒花,我用来学习新知识和修心养性的钱多半是自己曾经攒下的,说起来,这当然要感谢我原来的单位,就像我在辞职申请中所写到的那样:X大婉若我的初恋,是奋斗时光里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是内心深处一种美好的存在......,虽忍痛离开,但祝福永在,感恩,感谢!(随附几张原单位校园照,拍摄于2016年1月,最后一次监考后,以示怀念。)
我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很多具有艺术气息的东西,并且喜欢与人交流和分享,但作为一个儿时被父母寄养在农村奶奶家的80后,我并没有机会接触那些我喜欢的东西,甚至连书都很少有,更奇葩的是我没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真正的小学学习是从三年级(回到市里和父母团聚时)开始的。童年的时光几乎都是在玩耍中度过的,虽然没有书,没有电视,没有玩具,但依然过得丰富多彩、无忧无虑,跟着大孩子们学会了背诵流传甚广的儿歌、古诗,从老人们口中听到了很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通过帮奶奶打酱油学会了简单的数字加减,在放羊喂猪和采摘瓜果中体会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在摘野花、下河、捡树叶和打雪仗中懂得了自然的四季交替,在丢沙包、跳皮筋、踢毽子、打弹珠和摔泥巴等游戏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得益于那些年无拘无束的散养生活,我上学后写的那篇《童年趣事》的文章曾在多个班里被传诵,也正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声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在心中萌生了一颗将来当作家的种子。只可惜,后来的我没能坚持儿时的梦想,稀里糊涂地被父亲选报了理科,并在学有所成后当了一名大学物理老师。工作多年后,儿时那些未被满足的情愫常常会萦绕在心头,在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体悟后,我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觉知,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和自己所从事的不是很匹配,内心的法官常常会指责自己工作不够用心和努力,尽管领导和同事们觉得我已经很好了。我从小自由惯了,不喜欢太受约束的工作环境,不满足于默守陈规的生活模式,所以,我辞职了,不是因为原单位不好,而是因为我不够好,我不想在自己缺乏兴趣的领域,只是为了个人的安稳和待遇,继续用应付的态度去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员。也许,多年后,我把自己修炼的足够好了,我会努力再回到校园向学生传授些知识或是经验。其实,我也没有自己说的那么高尚,我只是一个有些追求完美的人,我只是不能接受自己不够积极的工作态度,而且我骨子里很爱我的学生们,所以我挪出位置,希望能有更合适的老师取代我去继续陪伴他们成长,我坚信他们将来一定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而我,给了自己一年的Gap Year,并没有急着去工作赚钱,一方面是因为我手上还有些积蓄可供自己学习成长(心理学的话说,算是为人生“补课”),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知道欲速则不达,所有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人生再忙,有梦不慌。正如作家李尚龙所言:人这辈子,会换好多不同的职业和单位,世界是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动本身。只有每天进步的人,才能过上稳定的生活。未来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带着这种不确定性认真地去做好那些事情,这样我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就酱紫了:),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愿大家都能过上内心向往的生活!
~~心若安好,便是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