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感觉」
——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本文赞成的观点,可能让某些读者产生不适,请谨慎阅读
「 时间记录法不会扼杀灵感,因为人适应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封未动。」来自《奇特的一生》
同样是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想逃离乏味的工作,因为办公室八小时对他来说实在是煎熬;有的人无所事事,有充分的闲暇时光要打发,为去那家咖啡厅发呆消磨时光伤透了脑筋;有的人希望时间快点过,期待半年的旅行;也有的人忙的要死,争夺每一秒钟,甚至因为没有按时间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懊恼不已。没错,同样时间,对时间的认识时多么的不同。不过相同的是,我们对时间是无法掌控的,而今天要介绍的《奇特的一生》中描述的柳比歇夫,时间跟他时高度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时间在他脑袋里,被有条不紊的安排,他总是能将时间用的井井有条,发挥最大的价值。
能读到这本是偶然的。前些年,我准备提升我英语阅读水平,来改善阅读外文资料所面临的困境。一来是不想在离开学校后放弃该有的持续学习状态,不想继续堕落;二来,工作需要,面对新的知识点,不学习导致跟他人无法进行对等的交流,被鄙视,这一点是我不能忍受。我到处搜罗英语学习材料(这个毛病到现在有)。意外发现原新东方老师李笑来的博客,并开始追着阅读他的所有博客,再后来读他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是一本被定义为心智成长的书,核心是我们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停的hacking大脑,最终掌控自己的大脑,不由它左右。谈到如何利用时间,提到了描述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生平和工作方法的书,《奇特的一生》。
就像书名一样,读完《奇特的一生》真是感觉奇特。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他在青年时期制定计划,用一生的时间履行计划,最后他满意的人生。而在柳比歇夫的一生中,他坚持记录他每天的时间开销长达56年,没有一天中断,甚至在二战期间也记录,那是在德国攻入苏联的卫国战争期间,他依然能做到!试问,现在还有谁能做到如此的坚持。尤为让人惊异的是,本书作者跟他两次散步聊天的时间,他都能准确的记录下来。还有甚者,他在1963年有效工作时间长达2006多小时,注意是有效工作时间。换我,工作日八小时,我都不知道的有效时间是多少。(可能有人心里会想,不一定会说,心说这家伙就一SB,他不会享受生活吗,花花世界好东西多的是,为何要亏待自己?只能说,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自然有不同的区分,并因此有不同的承担)
从一个激发阅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是成功的,或者说,对一个想有效利用时间的读者来说,这个本书来的正好。至少我非常欣赏,阅读完电子书,又特意买了一本纸质版收藏。我也理解作者从开篇不厌其烦地写柳比歇夫的各种经历,溢美之辞比比皆是。
当然,赞美不是本书出版的目的,其中最重要的的还是柳比歇夫的记录时间的方法,也叫“时间开销日记”。也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记录自己做事的时间开销,比如(截图),
只要是涉及时间事情,全部记录在案,然后每周统计汇总一次,接着每月统计汇总总结一次,年终统计汇总总结一次,然后制定来年的计划。柳比歇夫如此坚持了一生,结果是他这一生的学术专著出版到了惊人的数目。就连他“闲暇时间”,他能系统地收集地蚤标本达13000只,他的收集比一般动物研究所多5倍,太奇特了。他充分的使用了时间,用时下的时髦词来说,他管理了时间。
想想现在市面上的时间管理书籍,描述各种高超的技巧,好到让人尖叫,但叫完了无法掌握,多数然并卵。相较而言,柳比耶夫时间记录法显得很不入流,很土。但是,柳比歇夫的时间开销记录法却将时间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老天知道,他掌握住了时间,时间被他随意摆弄。然而几十年后,我们还在到处找时间管理方法。
回到现实中,在参加工作期间,不断有身边的同事每天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及时间,可惜的是,多数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就在去年,无线产品线有个开发部部长在交流知识管理时(知识管理现在在国内已经热到爆了),提到他们部门的实践,他们会在每周五的下班前半小时集体回顾和记录本周的工作内容,制定下周的工作计划,这个时间段内不会安排任何事情。结果是整个部门效率很高。另外,网络产品线有个测试专家,持续写工作日志接近十多年,在内部博客上指导有兴趣的同事进行模仿。这几年他受邀到处给研发团队培训和业务改进,其中有一个方法就是选定需要改进的业务团队成员,然后跟踪他们工作情况,并记录时间开销,然后有针对性分析问题,往往能直接命中要害。
那为什么会这样,像柳比歇夫,他记录一天中每件事情耗费的时间,只是记录具体是什么事情,多少分钟,除了月度总结,年总结,并没有其它内容。我也曾尝试写工作日志,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打酱油的事情穿插集中,让人懊恼不已,但当时很难发现,属于灯下黑。结果是无效的事情浪费了大量时间,干不了真正有效的事情。而且也因此陷入时间管理上的怪圈,越想提升工作效率,越感觉时间少的可怜。最近细想,像柳比歇夫写一样工作日志,其实给我自己一个发现时间去哪里了,值不值的反思的机会。我要不是猪脑子(我是打个比方,没有侮辱猪的意思),下次应该会吸取教训,每天写日志,每天脑子里过一遍。正如孔夫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圣人的境界我们达不到。时间开销记录法却通过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解决了时间使用上的反省。不说没有时间吗?时间用到那里了,通过记录来发现,然后持续改进。对于柳比歇夫,他的记录总结,也是保证其不断的改进与屏蔽无价值的事情。将时间应用到自己有价值的事情来,让他更加专注。少些无意义杂事的干扰,一万小时定律其实也是强调持续有效利用时间。
三句话不离爱好,作为一个入门级的长跑爱好者,要完成一次有效的跑步,我必须有整块的时间投入,跑步十公里,我最快要47分钟,而且要集中精力。通过长期的跑步训练,在正常情况下,最好是马拉松比赛,即使没有手表,我的脑袋能判断我的每公里花费的时间,并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误差一般差不了十秒(这点和训练狗叼飞盘没啥本质上的区别)。这时我对时间是有感觉的,我知道时间多快或者多慢,并用每公里的来度量它,估计往往是比较准确的。我也在无耻的高攀,很笃定的认为,对于柳比歇夫,他也有对于时间的感觉,更准确的说,他简直是个大闹钟! :)
此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