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姐来我店里做帮工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她今年49岁,儿子也已经结了婚,媳妇是学校的老师,现在怀孕七八个月,在家休产假。陈姐的儿媳还是家中独生女,从小就独享父母专宠。以后生了孩子,丈母娘伺候月子定是没跑。
陈姐模样清秀,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人也朴素干净,看起来就是那种贤惠本分的实在人。
陈姐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识字不多。所以她二十岁从江苏老家来杭州打工,就是在西湖边的一家景区饭店里做服务员。这一做竟是做了二十多年,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守着。用她的话说,闭着眼睛都知道每天的活该咋干。
陈姐的妹妹嫁在杭州本地,陈姐休息的时候就住到妹妹家来。今年因为疫情,饭店暂时关闭,陈姐就一直住在妹妹家,三个多月没有去找工作。
后来,陈姐觉得厌倦了饭店的工作,想换个工作环境,这才来到了我店里帮忙。
陈姐脾气温和,开朗爱笑,非常有亲切感,我们都很喜欢她。
别看陈姐马上就是要做奶奶的人了。可是她一辈子没进过厨房,连个炒青菜都不会。
那是因为陈姐的妈妈小时候母亲死的早,从小没有享受过母爱,吃了许多苦。所以陈姐母亲自己生了孩子以后,什么活都不舍得让孩子做,自己吃过的苦再也舍不得让自己的儿女吃。就这样陈姐从小到大,虽然出生在农村,没下过一天地,没进过一次厨房,没吃过一天苦。
结婚后的陈姐,更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婆婆。用陈姐的话说,三天三夜说不完婆婆对她的疼爱之情。
陈姐说,每次从外地回老家,婆婆都给她做许多好吃的犒劳她,婆婆总对她说:“陈燕,你在外面打工辛苦,多吃点好的补补身子。”
婆婆还会在前一晚就问她:“明天你想吃点啥?”
陈姐说:“妈,我想吃饺子了。”
然后她婆婆半夜三点钟就开始起床和面剁肉包饺子了。等陈姐睡到早上八点起床的时候,她婆婆已经做了满满几篦子(一种高粱杆子做的板子)水饺了。而且还要煮好端到陈姐面一碗一碗看着她吃,拼命的劝陈姐多吃点,似乎吃的越多,她就越满足,越高兴。还偷偷炖了野生甲鱼端给陈姐吃,陈姐说:“妈,你吃呀,别留给我。”
她婆婆就说:“哎呀,我老了,吃了也没用。你们年轻人,要干活,吃了才有力气。”
陈姐那里每个人都有三四亩地的自用地,但是陈姐连地在哪都不知道,一直都是公婆给种着。公公婆婆把地种了,地里庄稼卖的钱还一分不少的存进存折拿给陈姐。如此通情达理,疼爱儿媳的公婆实属罕见呐。
婆婆走的时候也很匆忙,吃中饭还好好的,到了晚上,突发脑中风,就突然离开了人世。连一天都没麻烦儿女伺候,没给儿女添一点麻烦。
陈姐说,婆婆走后,她因思念婆婆过度,经常感觉精神恍惚,总感觉婆婆还活在身边一样。以前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婆婆操持,现在婆婆突然不在了,好长一段时间,她都难以接受。常常想起婆婆,就暗自垂泪。
听了陈姐的叙述,我不禁羡慕起她来。虽然她不是出身富贵人家,但是她拥有这世间金钱也买不到的真情对待。她所拥有的福气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美好。
以前总会在各种平台看到婆媳矛盾,媳妇对婆婆的各种抱怨与不满。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那就是“将心比心”。如果婆婆都像陈姐的婆婆那样真心真意像对亲生女儿一样的对待儿媳妇,哪个媳妇会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回馈?
当然,婆媳关系都是相互的。一方好,一方不懂感恩,也是难以和谐的。陈姐和她婆婆的关系属于那种,你好我也好的状态。两个人都是真心真意的把对方当亲人对待,彼此惺惺相惜,彼此相亲相爱。这样的关系在亲生母女里或许很平常,在婆媳关系里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所以我说陈姐真的是有福气的人,遇到这样好的妈妈跟这样好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