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sis文献分享2
败血症的未来研究图景Sepsis: a roadmap for futureresearch
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致命综合征:尽管预后有所改善,但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抗败血症治疗方法;因此,患者的管理主要依赖于早期识别,以便迅速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包括适当的抗生素、必要时采取源头控制措施,以及必要时使用静脉输液和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复苏。尽管对脓毒症的基本发病机制以及影响其发病率和病程的宿主、病原体和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的了解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脓毒症仍然顽固地抵制所有成功开发并部署的新的改进治疗方法的努力。现有的临床研究模式似乎越来越不可能产生新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临床结果的阶梯式改变。在本委员会中,我们阐述了我们对脓毒症临床流行病学和管理的理解,然后询问如何挑战现有的方法,为未来的研究制定新的路线图。
背景介绍:面对败血症的挑战
败血症是器官损伤相关的严重感染疾病,在危重症人群中占很大比例,尽管现在预后有所改善,死亡率仍然高达20%-30%,如果发生休克,死亡率则在50%以上。
虽然在了解宿主对感染性微生物的反应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新治疗药物的开发进展受到限制。这一有限进展有许多原因,但一个关键问题是患者人群的异质性。一个主要的障碍是依赖所谓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来筛选可能的脓毒症患者。这些标准(体温过低或过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白细胞计数异常)存在于大多数危重患者中,但它们不是感染的特异性标准,因此限制了它们在鉴别脓毒症患者和其他炎症性疾病患者方面的应用。一种方法是不再使用感染的体征或标志物来诊断脓毒症,而是关注器官功能障碍的存在或发生,并评估器官功能障碍是否可能由脓毒症引起。无明确病因的器官功能障碍应增加脓毒症的可能性。(此时SIRS的不特异属性已给临床诊断治疗败血症造成很大困扰,后半段关注器官功能障碍则接近于SEPSIS-3的解释。)
在过去15年里,提高对败血症患者的认识和早期有效管理有助于改善结果,但死亡率仍然高得不可接受。这些患者的重症监护管理已得到改善,尽管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可能是因为报告的败血症病例总数增加以及更多的病人比以前的报道有更少的严重疾病。虽然流行病学数据比较复杂,临床上仍有对新疗法的持续的迫切的需求。对脓毒症治疗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的研究者难以确定可能解释脓毒症结局明显改善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因素。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但在许多地方,抗生素治疗受到多重耐药微生物问题的困扰;医师面临的两难境地是,一方面要限制所谓的三线储备药物的常规使用,另一方面又需要确保早期充分覆盖潜在的多药耐药微生物。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肯定已经改善,但主要是通过提高对脓毒症的认识、改善患者的一般管理和改善治疗过程,而不是通过任何具体措施。(败血症现存的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问题,仍缺乏具体的治疗措施,需要更多关于败血症预后改善的机制研究以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最终目的仍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