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马上一年级毕业,她从小是我和妈妈一直陪伴着长大的,在她的身上我看了很多很多自己的影子。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概是3到4岁的时候把大宝给婆婆带,婆婆对孩子的反馈就是:爱撒娇、做作、反感、撒娇、任性顽固……,很多很多的负面评价,我一听非常的反感,以为是婆婆对孩子的不喜欢才给出这些负面评价的。所以对于大宝一度在教育和陪伴上和婆婆有分歧和争执。
可是自从二宝出生之后,二宝以婆婆陪伴为主,我为辅。现在已经5岁的二宝性格特点、行为处事让我非常的喜欢。性格非常的和善友好,相对比较灵活聪明伶俐,让我感觉非常的欣悦。我一度怀疑在婆婆放养式的教育方式下,即能培养出如此独立讲道理的孩子吗?
这就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陪伴方式优势和劣势到底在哪里呢?我与大宝之间到底也开始出现一些小问题了。工作日我和大宝一起生活,小宝和婆婆一起生活,一到周末我把小宝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这时就开始出现各种争执、比较,大宝说她和妹妹谁更多爱、自己多么多么可怜……说一堆非常自怜的话。看到大宝这种抱怨和苦楚的样子,我情不自禁的想要和他争辩,说她多么的不知足的,抱怨妹妹得到妈妈的多少多少的宠爱。可是这样的争辩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而小宝又非常的通情达理,不会争执和计较这些。我跟小宝讲工作日下雨了妈妈就不来接她了,她可以非常理解和接受,然后很愉快的跟奶奶一起生活。可是大宝一定不会散罢干休一定会以哭闹的方式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对于大宝的这种方式,对于妈妈和我都是非常有效的。可是对于婆婆来说她是非常的坚定说了不行就不行,哭也没用。宝宝在我和外婆的面前,你有什么不顺心就有哭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可是呢,在婆婆面前他哭是无济于事的,这是更加有利于她的成长。
两个孩子在我和婆婆的对比之下,终于才发现了我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多么的错误。我只是在以爱之名施爱之害。只是因为我心太软心太善了而已。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走上家庭教育的学习之路的最大原因——我要帮助更多的妈妈开启自我学习之路,助力孩子过一个更快乐的童年,给孩子一个更独立自信的人生。而这也是我的最大的一个劣势:我太善太软了而丧失教育的原则和准则了。也许我应该冷静下来好好的想一想,自己就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而不是现在这种样子。
自从当了妈妈之后,我的整个世界除了工作就是孩子,我用全部的身心来关注孩子却把自己活丢了。在孩子的身上我看到很多很多的影子,有优点也有缺点,有不足也有亮点。
除了孩子,我有父母,有老公,有亲戚,有朋友等等。除了这些人外,还有很多社交、学习、事业、财富等等,需要我去修炼和精进呢?
学会把孩子放下、对孩子放手,给孩子一条活路,给自己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