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首先就是倾听的态度。倾听之前,态度先行。倾听的第一个基本态度是信任。你对孩子要有深深的信任,相信他有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倾听一定要放下,放下你的担心,放下你的恐惧,全然地信任孩子。否则,你只是换一个方式搞定孩子而已。倾听的第二个基本态度是真诚。你对孩子对丈夫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所以,倾听的时候记得:人在,心也要在,发自内在真诚的面对孩子和自己,哪怕很多时候做不到积极倾听,也比冷冰冰的倾听机器要好。倾听的第三个基本态度就是接纳。你要能够接纳他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不接纳的话,你自己也在问题区了,这个时候,需要使用的是双方处在问题区的技巧,单纯的倾听就不合适了。倾听的第四个基本的态度是同理。同理是什么呢?比如,我关车门不小心夹了一下手,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也好像手指抽了一下,很痛的感觉?你能够感同身受我的感觉,同时又能区分这个感觉是我的,不是你的。倾听是同理,而不是同情,他只是有情绪,只是遇到了问题,并不是他有多可怜,多需要你的怜悯。任何时候,态度要走在技术之前,从某种程度上说,倾听的态度要比倾听的技术更加重要,哪怕你技术不是很熟练,但是只要你态度到了,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带着信任、真诚、接纳、同理去和别人相处,那么从你了解这个概念开始的一刻你的关系就改变了,哪怕你还什么都没做。我们再讲讲倾听的作用:第一,倾听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正确认识并掌控情绪。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没有评判,只是全然接纳,那么孩子也会更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问题在于,很多父母自己对情绪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很难接纳孩子的情绪了。人有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特定的作用。喜悦是什么能量?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这种大喜事不庆祝一下是不是感觉事情没完成?所以,喜悦是庆祝生命的能量。愤怒有什么用?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要是有人欺负我们,我们完全没有愤怒,能行吗?所以,愤怒是一种力量,让我们维护自己的界限。悲哀有什么用呢?有人去世,我们会说节哀顺变对不对?事实上,这是不对的。悲哀是需要充分表达的,完完全全哭过之后,你才能真正放下。充分表达悲伤是必须的,悲伤是告别过去,开启新生活的能量。恐惧呢,有什么作用?如果一个人完全不知道害怕,他会不会遇到危险情况不知道避开?所以,恐惧是一种避免危险、自我保护的能量。喜怒哀惧,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都是我们生命的本能,都是上天设计来帮助我们的。这样一说,你是不是更加能够接受孩子的情绪了呢?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是接纳的,孩子就会对自己的情绪接纳,从某种程度上说,接纳自己的情绪,就等同于接纳自己这个人,所以倾听可以提高孩子对自我的接纳度,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第二,倾听会降低孩子的情绪温度,释放过去积压的情绪,还会让关系更亲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倾听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那么我们就是孩子名副其实的“重要他人”“第一抚养人”。就算家里其他人对孩子方式有问题,就算社会上问题很多,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第三,倾听可以协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孩子对自我负责的能力。第四,积极倾听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和需求,从根上帮助孩子。
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倾听的基本态度是信任,真诚,接纳,同理。倾听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正确认识并掌控情绪。降低孩子的情绪温度,让关系更加亲密,协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以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从根上帮助孩子。
悟:喜怒哀惧都是正常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情绪不对外就会向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接纳,接纳我们自己,接纳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