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从图书馆借回来六本书。已读完四本:雪莉·艾莉斯的《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克莉·梅杰斯的《写作是什么—给爱写作的你》,拉里·布鲁克斯的《故事工程—掌握成功写作的六大技能》,罗纳德·B·托比亚斯的《经典情节20种》(第二版);没读完的两本是詹姆斯·N·弗雷折的《弗雷的小说写作坊:劲爆小说秘境游走》、姚国军等合著的《广东新时期三十年小说叙事艺术研究》。
也学习过一些快速阅读方法,但与大神一天速读一本相比,我的阅读速度还是慢了。可这个速度基于阅读目的是适合的。因为我并不是为了大量快速阅读,接下来进行写作知识的输出,而是想真正应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阅读过程中,也学着制做了一些思维导图,做了一些摘抄,对重点章节用手机拍照留存,整理后会与大家分享。
从书目可以看出,我对写小说是怀有兴趣和野心的。也可以说,今后肯定会尝试去写,那是一直都有的梦想。虽然到目前还没有下笔,哪怕是写一篇微型小说,但感觉已经有了箭在弦上的写作冲动。还没动笔就在这里“自嗨”,按说不符合自己的年龄和一贯的行为方式,但这是今天写作的由头,况且将自己的愿望说出来,也是一种压力和动力。
素材库里也作了一些积累,之所以一直没有动笔,是感觉自己真的还没有准备好。这些年,写的文字材料不下几百万字,新闻报道也写过不少。写得越多,越知道材料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不同。以前写材料,喜欢那种尽在掌握之中的写作体验,打好腹稿,列出提纲,然后一气呵成。那是建立在对公文、讲话稿等各种文体都已十分熟悉的基础之上,机关文字的结构讲究规范性,几乎都有固定的模式。
多年下来,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条理,但也越来越缺乏创意和想象力。一想到写小说要涉及立意的升华、主题的确定、人物的刻画、结构的安排、场景和细节的描写,就能想象到,如果现在就下笔写,写作过程中将会遇到多少的障碍和煎熬,知道自己真的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系统学习。当然,学好理论不一定就能写出精彩的小说,但毕竟会减少写作的盲目。没经过专业写作训练、照样敢在网上开连载的大神也有,而且人家写得还挺不错,但自己没那个才气,也没那个勇气。
对写小说真的能够速成,自己表示怀疑。注意到有大神在举办“30天小说训练营“,十分敬佩参加者的勇气和行动力。也看过《30天写小说》这本书,觉得更象是在帮助作者养成行动力,按照书里的规划,30天写出5万字应该不算太难,难的是保证写出来的是小说。
我选的书目以写作技巧类为主,也是针对了自己的短板。中专毕业后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高教自学考试,写作、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外国文选、古代文选、现代文选等科目,倒是都一门门地啃了下来。用现在流行的眼光看,那段时间自己其实就是在进行大量的主题阅读。这为之后的写作阅读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
那段时期,也读了不少的文学经典。近些年,虽然读书很杂乱无章,但文学阅读没有间断,除了一些经典,也读《十月》、《收获》、《小说选刊》等期刊,也上豆瓣读网络小说。应当说,小说读的不少,但都是抱着消遣的态度,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学习。
有了一定的眼界,抱了更高的期望,同时又知道自己的缺陷,就越不敢下笔。如果真要实现自己的创作梦想,就必须对小说创作理论和技巧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只有把这根短板补齐了,自己才会有下笔的勇气。虽然勇气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距离。
其实,有很多人是先跨出创作这一步,然后再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提高。我身边就有例子,一位同事从五十岁开始写小小说,此前文学基础几乎为零。刚开始写出的作品,我们都看不上眼,但边写边学,现在六十岁,加入了省作协。他的经历对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激励。但他自己也说,如果一开始理论基础就不扎实,随着自我要求不断提高,终归会遇到瓶颈,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补课。从长远看,慢就是快,磨刀不误砍柴工。
虽然年龄已不等人,但绝不能因此幻想跨过必经的阶段。上天不会因为你起步晚就会放你一马,对你有格外的眷顾。那是你自己欠下的帐,必须由自己来还。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补齐自己的短板,准备得再充分一些,才能在写作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写小说是这样,其他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