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学情检测结束了,有人欢喜有人忧,悲喜之中,大多甩锅于学生,都说考题“讲过做过强调过”,只是这帮猪队友都“错”过了, 却少有人深度解剖败北的根由 ,少有人从智学网的“柱状图”中发现技不如人的主观性问题。其实,你只要将智学网中各学科、各班级、各年级的成绩细细作一番对比,就不难发现大多数老师“败走麦城” 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处理好如下五种关系。
一样的“菜”,不一样的味道。同一道菜,同一口锅,不同的人做,花样有别、味道迥异;同一句话,同一个场合,不同的人说,语气不一、表意各异;同一班学生,同一教室,不同的老师传道授业,考试结果高低不一、优劣分明。原因何在?盖师傅手艺有高有低、言者性格有柔有钢、师者师能有强有弱。看来,考试失利不全在于学生,而大抵在于渔者钓技也。
一样的能力,不一样的能量。全校清一色的本科生,有函授、有自考、有全日制,论学历、论能力,一如荷花池里并蒂莲,不相上下,但育人效果却强弱悬殊,原因何在?盖能量蓄积多少不一。高效课堂,不全靠能力,更重能量。时速达到120公里的猎豹,猎捕能力超强,但能量有限,1分钟之内不能捕获猎物,则只能望“羊”兴叹。教书育人,理出一辙,学识能力强者育人耐力也应更强,绵绵用力于每节课、每个学生,每天坚持、每月盘点,学期终有收获。要知道,工夫在诗外,工夫也在试外,工夫更在日常、在有恒。能力强而无长力,就会导致管理紧一阵松一阵;能量足、耐力强,方能下活一盘棋。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同一学科成绩差距10分、20分者不只一人,说明备课组教师齐步走、并肩跑的态势没有形成,结对帮扶流于形式,单打独斗自成一家,互促共赢意识淡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难以形成合力。长此以往,学科内,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另一部分人永远也“富”不起来,整个学科的整体力量将走下坡路,覆水难收,无法长足发展。团队之中,队长强不算强,队友强才是真的强,不管金牌银牌,齐头共进才是王牌。
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方式。所有的老师都有上优课、得优秀的积极心态,都在向上努力奔跑,可有人跑得快,有人掉了队,甚至有人拖后腿,怨谁?怨别人,犯不着;怨自己,憋屈加烦累。但,静下心来想,原因简单到让你无法呼吸,那就是教学方式出了问题,“三讲三不讲”、教者“少说”、学生“多做”,高效课堂讲究精讲精练,但也不排除拼命刷题。有一种能力叫熟能生巧,有一种方法叫“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你不限时长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怎么能让学生把知识融进血液?又给了学生多少融会贯通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不反对李阳英语式的有声学习法,更应多多践行“一天不练手生、一天不写词穷”的教育至理。只说不练假把式,沙上写字风吹无。是理也。
要全面发展,更要分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时代钢需,但分数依然是学生永恒不变的“身价”标签。不唯分数,不是不要分数;学业成效以等级呈现,也需依据分数划等定级。要贯彻政令,但不可谈虎色变、因噎废食。旗帜鲜明地以分数评估课堂教学,谁能说犯错了。古往今来,多少才俊贤达、国士院士,哪一个没有经历过刷题提分的辛苦之旅;商界大姥,三马一一王一强东,哪个不是从题海战术中摸爬滚打出来了的。虽时过境迁,但多练、巧练、反复练,仍然是轻胜中高考的不二法宝。
临泽四中初建时“临危受命”的掌舵人对四中全体教职工确立的核心价值观 “师德是试金石,上课是真本事,成绩是听诊器,育人是硬道理”四句话、二十四个字,至今依然为教育精准号脉,我们应将此作为四中人提质增效的办学通言、作为安身立命的教育箴言,影响当下以致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