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Lisa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从2015年开始,每年的6月1号,我会去福利院给孤儿们送点杯子蛋糕,起初大家是很支持的,很多会员和朋友表示下次一定要带着他们一起去,当今年把这个活动发起做成海报,真正参加的人却寥寥无几。
其实做好事压力挺大的,一方面很多人不但不认可,还有疑虑:这种非一对一的公益活动,骗子太多,不参加。另外一方面,我要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在动机和意义。最后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原因也很简单:我想帮助他们。
于是,依然坚持着,截止到今天,收到了几个会员和朋友送来的爱心物品,一并捐赠给了北京市顺义区光爱学校的孤儿们,虽然不是很多,但心意满满,每个人的动机都很单纯:真正让孩子受益。以下是这次活动的捐赠物品,感谢你们的爱心。
这个福利院的孩子因为是非京籍户口,所以北京政府不予扶持,但已经相对成规模,很多企业、团体和个人都会长期来捐助。今天在福利院捐赠时认识一个做义工的大哥,他告诉我望京那边一个福利机构有一些自闭症和脑部疾病、身体残疾的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却很少有人知道,希望我们有机会可以去看看那些孩子,大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有一些朋友,想参与公益活动,但只想一对一的帮助,让自己的爱心价值最大化,只是一直没有碰到合适的机会。于是,明明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想法,却被闲置了很多年。但是我想说,任何事,只要开始做了才会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更多的认识到这个圈子里的人和信息,慢慢的,机会自然就来了,如果连第一步都不肯迈出,哪来的机会?
如果只是空想,压根不行动,可以说毫无意义。
不只是公益活动,任何事都是同理。
今天是院方为了庆祝六一所举办的欢庆会,孩子们为此编排了一些小节目,其中一个节目让我印象深刻:一个20多岁的女孩表演单人电提琴,表演结束后向大家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她原来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孤儿,通过社会和爱心人士的帮助,目前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现场很多观众站起来为她鼓掌。
这些孩子虽然智商方面不差,但是他们在和人沟通时的情绪和眼神,要么躲躲闪闪,要么显得很成熟有秩序,在后台给孩子们派发蛋糕时,和一个帮我们管理秩序的高年级男孩聊天,我问:你们是不是不太愿意让别人拍照?他默默地点了点头。据我观察,其中有些孩子从外表看和正常的孩子无异,表面看起来健康开朗,但是经过沟通和接触后,发现他们的内心多少还是有一些敏感和不安的。于是,我没有近距离拍孩子的面部照,只是在远处拍了一些场景。
过了一会,有一个3岁左右的小朋友来排队要蛋糕和巧克力豆,老师看到赶紧过来说他最近感冒发炎,不能吃甜食。这小脸顿时就沉了下来,说什么也不走,非往老公怀里钻,各种撒娇耍赖卖萌,总之就是要吃。看着老公心疼又不舍得眼神,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小家伙闹了一会在竟然老公怀里睡着了,心中百感交集,这么聪明可爱的小孩,如果在正常家庭,应该很幸福吧。记得在一本书里看过一个心理学理论,童年缺爱的孩子,一辈子都会因此痛苦不安,他们可能变成冷漠孤独的人,或是无可救药的黏人精。
也许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你不能提供心理援助,那么在看望他们或是捐赠物品时,和他们多聊点正能量的事情,不要指责他们,多点耐心,可以彼此交流爱好,但是不要问有关家庭问题,尽量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关爱。
往年每到六一,朋友圈里的刷屏内容基本是:我还是个孩子,宝宝也要过六一儿童节……其实,在幼稚这个项目上,我是不会输给在座各位的。平时要么不开电视,一开电视就是蜡笔小新,撒娇任性也是信手拈来,日子越来越自由随性,在老公眼里,我每天都跟孩子一样。
但唯独在这个节日,我想做大人。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儿童:有家庭的孩子和孤儿。
这是属于他们的节日,这个节日的最初目的正是为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有家庭的孩子也许不需要我的帮助,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儿童节这天为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做点事,哪怕只是陪陪他们,我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2015年6月1号,第一次从孤儿院回来,和老公去万达吃饭,庆祝我俩的生日,商场里充满欢乐童趣的节日气氛,我记得那天吃的是牛排,孩子们穿着漂亮衣服和父母在一起。回想刚才在孤儿院里孩子们的穿着和生活条件,宿舍大门口犹如一个垃圾场,一些很小的孩子由于缺爱所透露的想亲近却又不敢和人对视的眼神,他们犯了什么错?
做好事和学习一样,不用问意义,做了,自然就有意义。
做好事和赚钱一样,只要问心无愧,就光明正大的去做,没什么见不得人。
祝所有的小朋友们和有童心的大朋友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