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档案馆的那一霎,你忍不住想要屏住呼吸。放缓的脚步感受着历史的厚重,悄无声息,仿佛穿越了时空,凝视橱柜中的图集,回首过去。档案馆中参观的人不少,可是并不吵闹,一目一视之间,人们已然徜徉在这历史的海洋。我就这样缓缓的走着,看着悠久的岁月附着黑白的照片,触碰这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时空。
素色的工装服伴着几块深灰的补丁,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和蓝色的解放装已经形成一片“蓝色的海洋”,这就是四十年前的中国。如今,借着档案馆的照片,再一次审视那段逝去的岁月,我惊讶的发现,这四十年的服装史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最直接也最细微的体现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七十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人们渐渐脱下了中山装、列宁装,穿起了化纤类西服,“的确良布料”的兴起,朴素却不单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这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年里,似乎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这举目环视中我看见了一张对比鲜明的照片,深受感叹。1979年3月19日,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台下的“灰黑蓝”与台上的多姿多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思及今日中国服装文化的发展,不由感叹这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从八十年代的鲜艳裙装、健美裤、阔腿裤,到九十年代的吊带裙、超短裙,再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个性十足的休闲装、运动装,改革开放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经济的飞速发展,思想认识的逐步开放,人们对服装的认识已经不再是单单的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又开始将自己的中国元素融入到世界服装艺术中去,旗袍开始热遍世界,唐装走俏全球,这就是如今的中国。
盛行的粮票、油票,逢年过节才能买到的少量糖果、干果,粗茶淡饭、粮食紧张,这就是四十年前的中国。阅过这一份份档案,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社会的贫富变化,进一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人民的幸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消失的粮票是改革开放历史的见证。档案中有一张2008年在北京山姆会员商店拍摄的彩色照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上大米的供应已经十分充足。从资料中可以知道,世界上可以在工业上快速发展而国内粮食供应能够稳定的国家并不多见,但是中国却能在耕地面积不增的情况下不断提高产量,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是在为世界粮价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如今,人们已经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食品,不再是满足“吃饱”,而是“吃好”,还要吃的健康,吃的有营养,以前粮食紧张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反倒成为人们推崇的绿色食品,这就是如今的中国。
分配的住房,昏暗潮湿的筒子楼,瓦片顶的平板房,这就是四十年前的中国。在档案中,七十年代很流行刷房子,分到筒子楼的人们总爱用涂料粉饰一下自己的房子,一举一动中,无疑是对美好的向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老式的住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新式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参天高楼宛若新城,这便是改革开放的辉煌印记。1998年起北京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这让一批人们走出了没有厕所、厨房的屋子,走进了现代化的舒适楼房。四十年来,从经济适用房到高层住宅区,从复式楼到花园小区到特色别墅,我们经历着这些历史性的变迁,感受着城市流光溢彩的美景,心中的自豪感,幸福感,不言而喻。各式各样的室内装饰,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还有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品位,这就是如今的中国。
泥泞的小路,步行的人们,流行的永久牌自行车,这就是四十年前的中国。看着这些岁月的痕迹,似乎能身临其境,那叮叮脆响的车铃声,那拥挤的火车车厢内的嘈杂声,一切仿佛就在耳边,就在身旁,可是却又清楚的明白,时代早已变化,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交通出行也是日益便利。从步行到自行车的流行,从摩托到汽车的普及,再到如今的高铁、飞机,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年来,人们出行方式更加多元便利,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从1996年开通运营的跨越九个省市的京九铁路,到1988年建成通车的沪嘉高速公路,再到如今的全国公路网、铁路网,我们的生活也因此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现在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技术最全、里程最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人们的出行也因此变得更加快捷、更加舒适,这就是如今的中国。
档案见证改革,改革见证奇迹。触碰这四十年的时空,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了富强和谐的道路,走向了幸福美满的道路。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防力量的迅速提高,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伟大魅力。一页页档案的记录,见证历史的发展,厚重的历史气息,昭示着时代的进步。历史需要记录,改革需要存档,我们留下过往的记忆,感受如今的来之不易,我们回首过往走过的道路,坚信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感谢这档案馆的记忆,感谢档案工作者的努力,更感谢党给人民带来的福利。
走出档案馆,头顶阳光明媚,自知前途是光,脚下已然坦荡。
18.5.15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