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这个主题来源于我的一次咨询前的对话。 有一次,一个伙伴来问我说: 老师,我觉得我不喜欢我的工作,觉得自己挺多面的。目前已辞职,我想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然后我让他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状况。我说,你这类问题是可以通过我的咨询找到答案的就报了价格。后来他问我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我就把我在2017年的来访者的案例推给他。他问我还有吗?我说真没。后来我想了想,转型这个问题,本身要看到效果,确实是需要2-3年的。我的这个来访者麦子的案例,是2017年做的咨询,到2019年她成为自由职业者也经历了两年。 这两年间她是一边从事本职,一边开着自己的工作室,兼职在发展副业。现在她月入几万+,已经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了。
所以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你的理想职业是需要一番时间的努力,比如说,1-3年内实现,你愿意接受那么长时间的准备让自己转型吗?
我这个问题,显然把对方卡住了,后来就没了声音。
于是我也想,有必要把转型这个问题做一个分享。
职业转型,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职业已经或者将至顶点,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想探寻自我的更多价值和意义感,通常寻求职业转型的人是原有工作和生活经验已经比较丰富。在企业里可能是管理骨干啊,中层啊等。
既然我的主题是正确的姿势,必然有我认为的不正确的姿势。不正确的姿势是什么呢? 有一个模式叫做have do be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 Have do be 就是指我拥有某些东西,然后我就去做这件东西可以成就的一件事情,最后我就成为那样的人,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资源摆在最先。
我碰到不少伙伴,可能会想一个问题,我现在想转型成为生涯咨询师,但是我没有客源啊只能从身边的朋友开始啊,怎么办呢?还有的伙伴说,我现在不能让我的同事知道我做的事情,好纠结没办法发朋友圈,怎么办呢?还有哎呀,我真的工作很忙,腾不出时间来做咨询。
我发现很多人抱怨完这些话也就完了,如果是这样,那你真的只是说了一些无用的话,可能只是为了舒缓一下自己的情绪?
有一句话叫做:相信我,你并不孤独。你所经历的事情,前人早就经历过。你就没有想去请教一下那些也是从无到有客户的咨询师同伴?你真的没有资源吗?
所以,上述都是举些例子,如果你是真是这么想的,你就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
实际上,转型的正确思维模式是be do have. 打比方,你想成为生涯咨询师是吧,那么假设你现在已经是一名咨询师,你会去做什么呢? 哦,那么很多人就知道了,我会找客户,定价,做咨询,找老师督导,还有不停的学习等。那么你为什么不能从现在开始你的行动呢?
有的小伙伴说,哎呀我还没考证。如果是这个,那就赶紧去考吧。
考了证的呢,还有什么顾虑让你无法开始咨询?
有的伙伴可能又要说了,不知道怎么开始,觉得自己还不熟悉。有点害怕。可是你知道,生涯咨询师这个职业,实战是最关键的。如果仅有理论,那么你只是一个理论家,是不会成长的。只有你真正的尝试起来,才知道这个职业的魅力。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是助人自助。
我分享一下我在转型到生涯咨询师这个职业前后的一些经历和感受。我是2016年自己家庭投资失败,外加自己职业的瓶颈,所以开始探索自己生涯的出路。
我是2017年那个元旦,学习了新精英的生涯基础班。学完后回来,我发现,我没有案例做咨询。后来呢,我就发现和我们一起学习的老师组织了一个公益咨询团。我二话不说就加入进去了。那个时候因为还在企业里上着班。我想我做的事情还是不能让同事领导知道比较好。我就设置了分组,只要发这些生涯的就把他们给屏蔽了。这样我就开始了我的生涯咨询。
我记得我开始接的第一单,对方好像是留学回来的,我非常紧张。第二天还打电话给那个组织这个咨询团的老师想把这个单子扔回去。后来咨询开始后发现,我们所学的东西已经足够给对方一些指导了,对方也非常满意。而且是公益咨询,不需要有太多负担。
这样我就坚持做公益咨询做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的4月份,我才开始在朋友圈里宣布收费咨询。
一开始,我也是从比较便宜的199元开始做,每个月我就涨价一点,我的朋友圈那时候每个月都有3-4个来找我咨询。当然我在收费咨询之前,运营了一个社群。通过运营社群,我的朋友圈人数,从原来的几百,瞬间增至1000左右,到现在我的朋友圈是2000人。
我开始做这些事情之后,我发现我很多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无论是做海报,还是朋友圈的营销能力,还通过咨询我逐渐在个人成长上一步步提升,从原来的只关注自己,到越来越关注我身边的人,和我的老公,我的婆婆,我的孩子的沟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当然这期间,我除了做咨询还不停的学习,因为咨询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的bug, 这些bug可能是你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这些关系如果不打通,它会影响你的转型。
我非常深刻的记得,我在去年3月份,要去北京学习。我婆婆来和我说,你这么天天到外面去学习,孩子也不管,是不是应该多往内多关心关心家庭。她说的没错,可那个时候我觉得我的奋斗正是因为家庭的压力才去学习的,我会觉得他们不理解我很委屈。
到现在一年之后,我的家里人对于我做的事情,以及我们的日常沟通等,非常的和谐一致融洽,已经突破了好几个层级,是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我要感谢生涯咨询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自我。
所以总结起来,整个2017年我做了一年的公益咨询。当然我现在认为,没必要做那么久的公益咨询,直接从低价开始做收费咨询就好,因为现在有生涯困惑的人太多了。他们只是找不到我们。整个2018年,我做了约50个收费咨询,到年底的时候我的咨询费就是1200(带CareerDNA线上测评费)
2019年元旦,我一个月就接了9个咨询,因为进行了一些涨价的宣传。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可以克服的困难,而无法开始一件正确的事。
特别是想成为生涯咨询师的你。
正确的转型姿势是be do have 而不是have do be.
be
探索未知的自己和未来身份。建议用CareerDNA全模块探索自己,梳理自己的天赋和周边人的关系。细心的伙伴可能从我的描述中感觉到一个人的关系对于自己的职业转型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do
立即开始行动,去做那个身份会做的事情,缺什么补什么。
总体来讲是先行动并且在行动中规划。让别人知道你做的事情让人来找你。对于那些不在这个频道的人,该分组的分组,该屏蔽的屏蔽。当然不是叫你马上辞职全职来经营你的未来身份,而是有计划的规划这件事情,一开始尽量利用空余的时间来做是比较保险的。经济基础雄厚的伙伴也是可以直接投入热爱的领域的。
have
等到若干年真的拥有这个新身份(技巧相对娴熟的咨询师),这个年份视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
还有下面几个TIPS:
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典型的转型需要大约3年时间。
转型也不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这是一个带着阵痛挣扎的自我重塑的过程。转型不是没有风险的事情,一旦失败个人可能陷入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漩涡”。
当然,职业转型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好了,听完我的分享,该行动的行动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