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是我来到剧组的第78天,却是我第一天去到拍摄现场。刚毕业那会儿,还是影视行业的寒冬略微回春之际,因为范冰冰和翟天临同志,2015级的毕业生特别难过。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经常后悔自己没有选择法律或医学,在转行还是坚持之间犹豫,手里拿着几个Offer,可是都与影视无关,心里空落落的,心想我连正规的剧组都没去过就这样放弃的话,可真是不甘心。我当初选择影视行业,是怀着理想来的,我喜欢看人们被故事牵动情绪的样子,希望可以让人们潜移默化接受积极的理念,希望孤独人们可以在银幕中看到自己,也希望可以传播快乐。可是现实的影视行业对女性从业者并不友好。就在我心灰意冷之际,一个电话打来,说是剧组让我去面试的,我一愣,只点头说好,一定会去的,却连什么时候投的简历都不记得了。在面试的时候,制片人没有告诉我是什么电视剧,主演是谁,我心想就算是来圈钱的电视剧,我也认了,不管什么剧组,我都要去体验一下才死心。我的家人和朋友都不放心我一个女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工作,担心我受骗,我宽慰她们说面试我的人是个聪明且坦率的人,我相信我的直觉,但实际上,突然要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不熟悉的人一起工作,心里也是害怕的。在来无锡的路上,我想的是,既然已经离家,便不再回头,大不了一条命而已。
来到剧组之后,一开始是惊喜的,感觉自己中了个大奖,因为要制作的这部剧远超我的期待,但说很快适应的话,那是骗人的,我的内在灵魂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突然要我接受成人世界的社交规则,很困难,剧组本质上是个商业组织,有它运转的规则。我的工作内容需要用到的是我的另一半大脑,比做剧本评估和做展览执行更复杂,做剧本评估时更多是对故事和市场的理解,做展览执行的是做的甲方,只要把控好项目时间节点和预算,从早到晚打电话也只需要聊工作内容就好,跟人情没有关系,对成人世界规则和话术的理解是我一开始工作最难的部分。我的朋友不少,但我对人情的处理的确不高明,也不精于话术,我做人的原则是不讨好别人,也决不会给自己找不痛快,他人爱咋想是他们的事情,这是我的问题所在,因为很多时候,你要非常在乎别人的想法。
我从来不觉得精于人情世故是不好的东西,人情练达即文章,带我的姐姐在为人处事上也教了我很多,现在回想起来,过去的自己的确做了很多让人不快、让人伤心的事情,我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我并不是完美的人,在你学会怎么转换角度看一件事情后,你就能找到自己的错处。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尖锐的人,经过社会的打磨之后,其实已经相对圆滑不少了,我的母亲说我是一个想要对人好便会很好,冷漠起来也极其无情的一个人,我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我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我其实并不清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伯格曼在《秋日奏鸣曲》里有一句台词是:如果有一个能够爱上我真实的模样,也许我便可以知道我是谁。现在的我是谁,完全取决我身在的社会语境,手上拿到的是什么剧本,真实的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或许要等我找到真爱之后才知道(哈哈)。我现在也并不会处理人情世故,碰到很多突发的事情完全是发懵的,不过来到剧组之后,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倒是真的。除此之外,在剧组的这份工作,让我可以听到了领导们的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比我以前在课堂上学到的更实际,因为老师不会教你演员超时怎么办、怎么做好保密工作、怎么让团队更好的合作等等。
我的工作并不需要去现场,刚开机的时候很忙,开机之后反而清闲。白天有很长的时间,我可以做一些我想做的事情。在酒店呆久了,你就会想到各种鬼故事,而且我的心情,特别像后窗里的男主角,腿瘸了动弹不得,但只要给我一个望远镜,我可以把对面的人扒个精光。执行制片人知道我特别想去现场看看,终于他带我过去了,我也不知道为何是9月24号这一天,who knows。
去了现场之后,感觉整个人活了过来,在现场不太能分清哪个是录音组、哪个是摄影、灯光、置景、道具、场务等,各部门的工作是乱中有序的。不过大抵只要各部门的老大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把任务合理分配到人,基本上不会出岔子,虽然可能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如道具和造型方面会存在一些争议的物品(不举例说明)。 看导演说戏也很新鲜,的确在导演的指导下,大监视器里显示的演员的戏一遍比一遍好。还有很基本的三点式布光,看似简单,实际也是专业的事情。摄影小哥哥们是真的很辛苦,难怪一个个臂力很好,不过在剧组没有不辛苦的。在现场,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中国电视剧制作技术的实际水平。电视剧拍摄需要注重效率,各部门的专业性很重要,责任到人,尽量把问题在拍摄前解决,拍摄现场保戏的质量。我个人觉得拍电视剧,还是要提前画好分镜的,画面会更有质感。影视剧,并不是只有剧本在讲故事,摄像机一样会讲故事。我在现场的时候,印象最深刻是他们转场和清场,不是很快,但是感觉只要到了一个地方,各部门都能找到安营扎寨的点,这个很厉害。
用一句话结束我对9月24日的看法是:得到了和女主的合影,很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