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沪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高达8463亿元,创历史新高!
刷新纪录的同时,沪市现金分红还呈现新的气象:持续稳定的高分红群体不断壮大;一些长期不分红的公司甩掉了“铁公鸡”的帽子;往年嘈杂纷扰的“高送转”也声息渐悄。
2017年,沪市公司实现净利润约2.62万亿元,增长18.55%,增长率创近年新高。其中,代表实体经济的非金融企业实现净利润1.03万亿元,增长39.8%,对应现金分红总额超过4000亿元。特别是煤炭、钢铁等直接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传统行业,不仅扭转了亏损局面,相关公司更是积极提出高比例分红方案,与投资者共享发展红利。
具体看,沪市稳定高分红群体也呈现结构性特点。其中,有作为蓝筹股“火车头”的金融业龙头。如中农工建交等国有银行三年平均分红比例均在30%以上,其股息率也均高于三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也有传统行业的“实力担当”,例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等公司三年平均分红比例均在35%以上,上汽集团、福耀玻璃等公司分红比例更是长年保持在50%以上。此外,沪市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能源、新业态等创新产业中的部分公司,在自身壮大的同时也积极与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例如,三一重工、振华重工等公司,近三年现金分红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再来关注下深市,截至4月30日,深市已有21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度报告,其中有1611家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占比76.53%,同时,进行高送转的公司从2015年的256家下降到2016年147家,2017年度进一步下降到48家。
万科自1991年上市以来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累计分红金额412.10亿元,占其累计实现净利润比例为25.48%;
美的集团已累计分红达404亿元,远远超过其累计融资金额96亿元;
深赤湾已连续16年现金分红率超过50%;
宁波银行自2007年上市以来连续11年实施现金分红,每10股每年派发股利最低2元;
苏宁易购持续分红,现金分红率逐年稳步增长,2004年度为5.14%,2007年度为19.67%,2011年度为21.77%,增长到2016年度的92.51%,2017年度更是超过200%;
汤臣倍健自2010年上市以来持续每年分红,累计分红金额22.91亿元,累计现金分红率高达67%。
此外,自上市以来连续每年均进行分红的公司还有海康威视、新和成、汇川技术、中颖电子、晶盛机电等。
SFA金策师研究院通过查阅同花顺数据库发现,截至4月26日,剔除掉近10年上市的企业,2007年~2016年,约有169家上市公司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且在2017年度也尚未披露利润分配预案。
Wind统计则显示,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A股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为6.14万亿元,A股全市场期间取得净利润总额为19.56万亿元,现金分红率为31.37%。从全球范围来看,A股整体分红率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市场仍旧较低。
长期来看,不可低估分红收益回报。通过收获分红,投资者同样可以战胜通胀和跑赢市场大部分投资者。现金分红或股份回购实质上是价值投资的归宿。鼓励现金分红契合监管层引导投资者长期价值投资的政策方向,高分红、高股息率的上市公司也是实现价值投资的基本途径之一。
与现金分红水平创新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沪市“高送转”公司家数大大减少。据统计,2017年度,沪市推出每10股送转5股以上的公司仅10家,上一年度为54家。同时,相关公司股价走势也“今非昔比”。据统计,高送转披露前一个交易日,股价平均涨幅仅约1%;披露后一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仅约5%;披露后三个交易日,股价基本回归常态。可见,上市公司对高送转的态度更加谨慎,市场中的高送转概念也明显降温。
随着有现金分红计划的公司不断增多,一些投资者在计算投资回报时容易陷入过分看重现金分红与否和分红数量的误区中。反映上市公司分红质量的不仅有分红率还有股息率。通常来说,分红率是拿出净利润进行分红的比例;股息率则反映了现金分红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情况。
SFA金策师研究院认为,虽然有的上市公司有现金分红计划,但实际收益却未能跑赢CPI,更比不上同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投资者不应寄望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慷慨地分红,因为企业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对资金的需求程度不同。
并且从著名的“MM理论”的重要推论来看:公司的红利政策和公司价值无关,即一家公司是否分红,和持有该公司股票的股东的投资回报,没有任何关系。
SFA金策师研究院统计了淡出基金投资者视线的红利基金,A股中真正的“红利基金”有35只,截至4月末,35只红利基金中有29只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负值,占比超过了82%。另外6只“盈利”的基金中,只有华商红利优选净值增长率为10.98%,其余5只净值增长率在0.8%以下。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华安红利精选,净值下跌了13.34%,首尾相差23.12%。
以严格遵守了基金契约的信达澳银红利为例,10只重仓股2017年有8只实施了分红,但是仅靠分红的钱,在市场不好时似乎并不能“补足”股价下跌。
所以,对每个投资者来说,不能盲目追逐高分红股票。